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海润光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海润光伏控股股东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江苏阳光集团出具了利润补偿承诺,内容为如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未能实现盈利预测,即上市公司2012年净利润小于5.1亿元,2013年小于5.29亿元,则江苏阳光集团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的5日内,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足利润差额。
一位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今年2季度海润光伏亏损严重,要达到上述利润,只能期待第三第四季度的表现,对海润光伏来说压力巨大。
记者日前致电海润光伏董秘陈浩,询问有关海润光伏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向,其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这方面情况。
光伏盈利模式改变
“制造环节,在没有重大技术变革的前提下,成本效率已经看不到重大突破了。所以业内企业都希望可以逐渐脱离制造阶段。”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身处变革期的海润光伏也在经历艰难转型。
今年7月,海润光伏将在内地开发建设的479MW光伏发电项目,通过股权转让承包项目的方式卖给顺风光电(01165.HK),涉及资金41.99亿元。而这种模式目前也变得越来越流行。除了海润光伏与顺风光电的合作以外,还有招商新能源与中利腾晖。
“目前的光伏行业,盈利模式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即以光伏电站的金融属性获得收益。”上述人士向记者解释。他还告诉记者,就拿今年在国内异军突起的招商新能源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在香港融资,融资成本低,资金用于项目投资,持有几年优质电站靠电费就可以收回部分成本,届时再考虑出售。
“现在有这样实力的公司不多,和传统的组件生产商比起来,这些电站运营商在融资和销售的渠道上都要不可比拟。”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一直在推进中,如果光伏电站能做到保险、质量、认证齐全,其本身就更利于资本市场交易。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