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母亲街头捡垃圾本身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他与人们脑海里的哪个固有的结论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冲突之下,质疑产生,闲言碎语纷纷而止。也有遇事都会多想几层的,于是赞美的话也会不绝于耳,这就是所谓的“谤誉参半”。
可是我们心平气和地、不带任何世俗情绪地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不是一个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县委书记的母亲来自于南充农村,仅与书记两人居住在汶川。县委书记的工作日理万 机,在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母亲感到寂寞,农村人平时都忙于农活,闲不住,也不太适应城里的生活,于是总想找点什么事情做。而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能从事的劳动选择余地也小,加之书记母亲来自外地南充,在汶川街头抛头露面也不会有人认识,所以书记母亲才有了汶川街头拾遗的选择。
从央视《朝闻天下》书记母亲和记者的对话视频中,我看到了这位母亲农村人的质朴、勤劳,也就更加肯定了我的分析,所以我对这件事情本身不感到讶异,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而更能引起我注意的是,母亲在儿子与群众之间充当了民情传达者,由于母亲选择的这个工作环境使她接触到了一手民情,作为母亲将这些情况转述给自己的儿子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加工,这样县委书记获得了真实的民情并接纳,解决问题自然是有的放矢。
这种模式给我们的启示自然不是将自己的亲人“派”去捡垃圾。笔者拙见至少有三点启示:其一,深入群众,结合群众,踏勘一线民情;其二,疏通民情上传通道,保证民情的“一手性”;其三,要像接受母亲表述一样,去听取民众的民情诉求。
在央视采访的结尾,这位县委书记指着办公桌旁名为《父亲》的那副名画作了番深情表述。其实结合其母亲的行为,书记的言外之意是“视群众为父母,视民情诉求为父母之教诲”。具有这样的精神,并真真切切的去做了才是人们拥护的好干部。(武艺)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