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有了生僻字,不该让百姓跑断腿
时间:2015-12-23 22:51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姓名有了生僻字,不该让百姓跑断腿
12月初,家住宜宾市翠屏区的胡女士,反映自己母亲的名字中有个“?”字,该字在户政、医保、社保系统均能正常显示,但银行系统显示不了,“母亲要办医保、社保的银行关联账户,但我和家人跑遍成都、宜宾各大银行,都办不了。”胡女士无奈地问:“我母亲都90多岁了,用了一辈子的名字难道还得重新改一个?”(2015年12月23日《四川日报》)
近日热播电视剧《芈月传》里,让众多观众朋友见识到了我国文字的丰富,正如生僻字“虢”、“媵”、“樗”等,不时出现在电视剧的各个情节里。但看过归看过,能记住这些生僻字的却寥寥无几。我国历史渊源流长,许多文字都具有特殊或美好的寓意,自古以来就有姓名用生僻字,来寄托美好愿望的传统。但随着简体字的推广及运用,再到如今信息的现代化,网络化,许多生僻字要通过电脑系统呈现出来就显得较为困难。
报道中的胡女士母亲是上世纪20年代的人,当时我国普遍使用繁体,新中国成立后推出简体字,使得众多复杂的繁体字得以简化。现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身份证、银行卡、社保等等一系列的证件、手续。虽文字主管部门对生僻字有定期补录要求,但生僻字不断出现,还是赶不上录入的速度。是不是有必要再对《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全新的审核、新增录入?
现在年轻父母为给儿孩取名个性化追求生僻字无可厚非,毕竟每个汉字的由来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我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原因。既然汉字非繁体,而国家推广的简体字又是包含其存在,那么使用时就不该遇到不必要的麻烦。指定机构、指定网站更新汉字总的字库,在身份信息核定的初始机关使用统一汉字目录,且该目录内的字都能够在常用的输入法中存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银行、医院等需要身份识别的机构在录入姓名时尽可能方便。对于过于复杂、使用极少的字,在身份录入时就被阻止,也避免后续名字使用造成麻烦。
需要核实身份信息的机构基本都是服务型机构,此类机构需树立服务意识,不定期更新字库也是必要的。如今在姓名上使用生僻字较多的相对集中在两个群体,一是上了年纪新中国成立前已年过古稀或已耄耋的老人,再者是近年来新生孩童的父母,前者年事已高,后者正是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较大。两个大的群体再遇因名字有生僻字而造成的办事难,谁也说不过去吧!(尹华荣)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