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秦始皇长子扶苏之死:为何三十万大军也不能救他一命?
时间:2024-11-18 19:53   来源:胖虎说史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秦始皇长子扶苏之死:为何三十万大军也不能救他一命?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后发生的“沙丘之变”,这次事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导火索。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在此次事件中遇害,随后赵高、胡亥发动政变掌权,实行更加残暴的统治,最终引发了反秦浪潮,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仅仅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公子扶苏在沙丘之变中的死因,提出了读者们对于扶苏选择自杀的疑惑。虽然扶苏手握三十万精锐边防军,身边还有善战的大将蒙恬,但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就算扶苏没有选择自杀,他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也无法起兵反抗。因此,扶苏选择自杀并非因为将生死看淡,而是因为他知道反抗也是徒劳无功。秦始皇病逝后,赐死诏书无论真假,扶苏都已经无路可走。虽然秦王朝短暂而昙花一现,但它的建立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历史光辉也永远被刻录在历史中。

  在沙丘之变中,公子扶苏手握三十万大军,但事先并不知道使者的来意,因此无法提前做出任何安排。即便扶苏和蒙恬、上郡大军能够抵御传召使者的要求,但他们也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赐死诏书虽是矫诏,但同样具备杀生予夺的效力,扶苏反抗也无济于事。

  另外,扶苏所面对的传召使者是胡亥和李斯的亲信,他们的任务就是除掉扶苏。如果扶苏不自杀,胡亥和李斯的亲信们肯定不会放过他。因此,扶苏最终选择自杀成全忠孝之名,也是铁定难逃一死的结果。这个历史事件,让人感慨万千,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公子扶苏被父亲秦始皇“发配”到上郡担任监军,虽然作为秦始皇的长公子,但他与父亲在性格和思想观念上有很大差异。秦始皇主张集权强权,而扶苏则倡导仁政以民。由于两人成长经历不同,扶苏对其父在治理国政方面颇有微词,尤其在一些行政事务上提出了与秦始皇相左的意见,这也为他被贬上郡埋下了伏笔。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以惩后。长子扶苏谏,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史记》

  扶苏公然反对秦始皇的决定,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秦始皇对待方术之士过于宽容,但扶苏直言劝谏,也让他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够忠诚。因此,秦始皇派扶苏去上郡做监军,并非仅仅是因为扶苏直言不合时宜。事实上,秦始皇将扶苏赶到北方边境的上郡,是为了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真正了解国家的疆土边防和军事力量,也是为了让他锻炼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在古代,兵权是维护统治最为关键的力量,也是最为直接的核心力量所在。秦始皇让扶苏去做北方三十万精锐大军的监军,给予他如此重要的兵权,可以看出秦始皇并没有放弃公子扶苏,显然是另有目的。

  秦始皇认为扶苏被儒家学派的大学者淳于越教导的太过迂腐仁慈,甚至是愚善,直言劝谏坑杀方士一事便是最好的例子。于是秦始皇将扶苏派遣到了上郡进行学习历练,同大将蒙恬一起守卫北疆。这也是想让蒙恬教导扶苏,让他明白战争的可怕,及时做出补救,不要太过仁慈和愚善,让儿子从内心领悟到自己的深意。

  秦始皇将扶苏派遣到北方上郡,而不是南方百越,或许也是为了扶苏的安全着想。毕竟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最为宠信的大臣,此举也是想让蒙恬教导扶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学习历练,改变儿子的思想观念。这样,扶苏能够领悟到父亲的深意,成为一位更加明智坚毅的王者。

  沙丘之变,公子扶苏遇害经过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因病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留下遗诏让长子扶苏主持自己的丧事。这表明秦始皇并没有放弃对扶苏的期望和重视。然而,赵高这位近侍却不想让扶苏继承帝位,因为他与蒙氏兄弟有嫌隙,而蒙氏兄弟是扶苏的支持者。赵高曾因犯重罪被蒙毅依法处置,这也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当高罪死,除其宦籍。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史记》

  秦始皇的身边有一个得到少公子胡亥宠信的近侍赵高,他不想让扶苏继承帝位,于是一直想方设法排挤扶苏。赵高曾经犯过重罪,被秦始皇交给蒙恬的弟弟蒙毅处置,蒙毅依法剥夺了赵高的官爵,并判处极刑。虽然秦始皇赦免了赵高的死罪,并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但赵高对蒙氏兄弟仍然心怀怨恨,一直想找机会报复。然而,蒙恬蒙毅兄弟两人手握大军和朝中上卿的身份,得到了秦始皇的尊崇和信任,朝中将相也不敢和他们相争。相比之下,官职卑微的赵高无法撼动蒙氏的辉煌和声威。即便他是少公子胡亥的法令老师,也没有能力报复蒙氏兄弟。因此,赵高只能将报复之心一直埋藏在心底。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史记》

  在秦始皇突然逝世之际,赵高看到了报复蒙氏兄弟和保全自己地位的机会。他私自扣留了秦始皇赐给长公子扶苏的遗诏,游说少公子胡亥废长立幼,并为此找上了丞相李斯开始游说。尽管胡亥最初有所顾虑,但最终同意了赵高的计划。赵高也发现,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利地位,甘愿同自己同流合污,一同废长立幼,行悖逆之事。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为了大局着想,避免出现动乱,及时封锁了秦始皇的消息的情况下。

在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密谋策划,发动了“沙丘之变”。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和地位,他们毁掉了秦始皇留给长公子扶苏的遗诏,并伪造了两道矫诏,假借秦始皇之诏命,赐死了长公子扶苏,并立少公子胡亥为太子。

因为长公子扶苏手中拥有三十万大军,朝中也有支持拥护扶苏的大臣,所以赵高等人想要除掉监军扶苏和大将蒙恬并不是一件易事。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番缜密细致的谋划,罗织罪名,在“赐死诏书”上面入手,伪造矫诏,赐死了扶苏和蒙恬,声称扶苏多次上书直言诽谤秦始皇的为政举措,身为人子不孝,赐剑自杀,而将军蒙恬身为人臣不忠,也一同赐死。这样一来,他们就成功地将扶苏除掉了,消除了后顾之忧,顺利掌握了大权。

  “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

  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谋策划“沙丘之变”,为了除掉长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先是毁掉了秦始皇留给扶苏的遗诏,再伪造了两道矫诏。一道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另一道矫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并交给了副将王离。然后,赵高等人派遣胡亥的亲信门客伪装成秦始皇的传诏使者和李斯的家臣,前去上郡宣读赐死矫诏。当时,蒙恬质疑这道诏书,并劝阻扶苏请示后再做决断,但扶苏只是说了一句:“父亲要儿子死,还需要请示什么”,随后便自杀了。蒙恬也在后来被逼迫自杀,其弟蒙毅也在代郡遇害。这番谋划几乎无解,使赵高、胡亥和李斯成功掌握了秦朝的 权力。

  公子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身边又有大将蒙恬,为何不反抗,却选择自杀呢?

  在沙丘之变中,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谋发动了一场政变,其中涉及到了长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遇害。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后,丞相李斯立刻封锁了消息,并伪装成秦始皇继续处理政务,导致外界不知道秦始皇已去世。其次,蒙恬的弟弟蒙毅因折返祈福而未能得知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也无法将这一消息传达给远在上郡的兄长蒙恬。最后,赵高、胡亥、李斯三人派遣亲信门客伪装成秦始皇的传诏使者,将赐死矫诏宣读给扶苏,并代替公子扶苏担任督军一职,导致扶苏拔剑自刎而死。这场政变的谋划非常缜密,几乎无解,导致扶苏和蒙恬的悲惨遭遇。

  “会暑,上辒车臭,李斯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

  “书及玺皆在赵高所”《史记》

  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被指控策划反叛,秦始皇下令赐死。然而,扶苏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赐死矫诏是赵高和李斯等人捏造的,因此拒绝执行。虽然扶苏有军队的支持,但胡亥和李斯派人解除了他和蒙恬的兵权,并假扮传召使者将赐死矫诏送到了上郡。面对这种情况,扶苏认为没有反抗的能力,于是选择自杀。作者认为,尽管扶苏了解朝政和心理学,也可能看出赐死矫诏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但他失去了反抗能力,因为他和蒙恬的兵权已经被解除。此外,赵高等人必然会预料到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并安排了亲信护卫来控制扶苏和蒙恬等人,以保证赐死矫诏能够顺利执行。因此,扶苏选择自杀,既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忠孝,也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

  “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史记》

  扶苏在面临被赐死的情况下,选择了拔剑自杀的原因。虽然赐死诏书可以被假造,但扶苏已经看清了局势,知道即便进行反抗也难逃一死。因此,他选择了拔剑自杀,以保留自己的尊严和体面。作为大秦公子和秦始皇的长子,他不愿意让他人来侮辱和践踏自己的身体。就像秦二世胡亥在望夷宫之变时,最终也选择了拔剑自杀,而不是被赵高之人动手杀死。诸侯公子、君主帝王就算是死,也应该为自己留下最后一点体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