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 打败仗被罚得办不起葬礼
时间:2024-11-17 21:46   来源:历史故事迷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清朝最穷铁帽子王 打败仗被罚得办不起葬礼  
 
  “铁帽子王也会穷得叮当响?”听说清朝的王爷们个个都腰缠万贯,动辄就是几十万两白银的挥霍。
 
  可你能相信有一位铁帽子王,竟然连给自己父亲办一场体面的葬礼都拿不出钱来,不得不向朝廷预支十年的俸禄。
 
  他就是顺承郡王,一个从雍正时期就开始穷了整整一百多年的铁帽子王。为什么堂堂王爷会穷成这样?这背后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

  五千两银子竟让王爷愁白了头

  嘉庆年间的北京,锦什坊街上住着一位愁眉苦脸的王爷。他就是刚继承王位的第十三代顺承郡王春山。

  此时的他正为一件事发愁:他没钱给刚去世的父亲举办一场像样的葬礼。作为铁帽子王,丧葬规格必须符合朝廷规定的标准,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处罚。

  无奈之下,春山只好向内务府预支了十年的俸禄,总计五万两白银,这才勉强完成了父亲的葬礼。

  按照清朝规制,郡王的丧葬礼仪必须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从停灵到出殡,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光是灵堂布置就需要用上好的绸缎、香木,还要悬挂各式匾额、灯笼。

  殡葬队伍更是排场讲究,要请专门的仪仗队、乐队,沿途还要摆放祭品。光是抬棺的人就要几十个,每个都要发放丰厚的赏钱。

  更不用说各路前来吊唁的官员、王公贵族,都要备上厚礼。春山为了凑齐这笔钱,几乎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他先是变卖了府中值钱的字画、古玩,又向亲朋好友借钱,可依然远远不够。最后不得不选择预支俸禄这条下下策,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他都要过苦日子。

一个堂堂的铁帽子王,竟然要为区区五万两银子发愁,这种窘迫处境不仅让他颜面扫地,更让人不禁感叹王府的没落。

  清朝“最惨”的铁帽子王

  追溯这段历史,要从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说起。他15岁时因政治斗争被废为庶人,所有家产被抄没。

  后来在多尔衮的提拔下重获新生,17岁就被派往江南主持军务。经过五年征战,他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顺承郡王。

  可惜天妒英才,他24岁就因病去世,留下的家业并不丰厚。这段坎坷的开局,为顺承王府日后的贫困埋下了伏笔。

  勒克德浑的人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并不显赫,但因为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受到重用。

  在南方平叛期间,他以弱胜强,智取城池,创下了以三千人马击溃叛军主力两万人的战绩。正是这些耀眼的功勋,让他从一个落魄少年一跃成为显赫的郡王。

  但是,由于他去世得太早,没来得及积累足够的家底,也没有时间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关系网。这就导致顺承王府虽有爵位,却缺乏实力雄厚的政治盟友和经济基础。

  更重要的是,因为初代王爷的突然离世,王府上下一时难以适应,在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也不够稳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为日后的困境埋下了种子。

  一场战败让王府陷入百年窘境

  雍正年间,第八代顺承郡王锡保本来混得风生水起。雍正皇帝对他青睐有加,不仅让他领双份俸禄,还因战功将他升为顺承亲王。

  谁知好景不长,和通泊之战的惨败改变了一切。虽然战败主要责任在于雍正的指挥失误,但锡保还是被降为郡王,还要赔偿38万两银子的军费损失。

  这笔天文数字的罚款,让本就不富裕的顺承王府雪上加霜。和通泊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失败,更是一场政治灾难。

  当时锡保奉命率军征讨准噶尔部,本来战事进展顺利,但因为雍正皇帝远在京城,对前线情况判断失误,强行要求锡保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继续追击敌军。

  结果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主力部队被围困在荒漠中,损失惨重。虽然锡保最终突围成功,保住了大部分将士的性命,但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丢失。

  这场战败不仅让锡保失去了雍正的信任,更让整个顺承王府陷入了巨额债务的泥潭。38万两白银的罚款,即便是当时最富有的王爷也难以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

  为了筹措这笔钱,王府不得不变卖大量产业,甚至连祖传的一些宝物都不得不典当出去。

  王爷们也要精打细算

  清朝王爷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阔绰。一个郡王每年的俸禄不过五千两银子,再加上一些田产铺子的收入,要维持一个王府的体面开销实在捉襟见肘。

  维持王府运转需要大量支出,从家人到下人的吃穿用度,再加上逢年过节的礼节往来,处处都要花钱。

  顺承王府每年还要上缴罚银,这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不得不过起了紧巴巴的日子。王府的日常开销远比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首先是人口众多,除了王爷的直系亲属,还有大量的旁支子弟需要照顾。每个人都要有与身份相称的衣着打扮,饮食起居也要讲究规格。

  再是各种社交活动带来的开支,比如参加宫廷宴会要准备体面的衣着和礼品,走亲访友也要备上厚礼。

  再加上王府中各种仪式活动的支出,比如祭祖、庆寿等,都需要投入大量银钱。此外,王府还要负担一定的慈善责任,比如赈济贫民、施粥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体面开支。

  对于已经入不敷出的顺承王府来说,每一笔开销都要仔细盘算,生怕有一点闪失就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富贵落幕后的无奈抉择

  被免除罚银后的顺承王府并未因此好转。到了嘉庆年间,为了给儿子娶妻,他们甚至不得不选择和已经失势的和珅家族联姻,就因为对方能拿出两千两银子的嫁妆。

  这个选择充分说明了顺承王府的窘迫:堂堂铁帽子王,竟然要在乎区区两千两银子的嫁妆。

  这种境遇,与人们印象中挥金如土的王爷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和珅倒台后,他的家族成了众人避之不及的对象,没有人愿意与之来往,生怕被牵连。

  但顺承王府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与之联姻,这个决定背后有着多重考虑。首先是经济因素,和珅家族虽然失势,但家中余财仍在,即便是两千两银子的嫁妆,对于当时的顺承王府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再就是政治考虑,和珅家族虽然暂时失势,但根基深厚,人脉众多,将来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最后则是现实无奈,由于王府家境窘迫,很多门当户对的家族都不愿意与之联姻,能找到愿意联姻的对象已经实属不易。

  这门婚事虽然在当时遭到很多非议,但也反映出了顺承王府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无奈。



  《——【·结语·】——》

  一个显赫的铁帽子王家族,从显赫到寒酸,这一百多年的起落沉浮,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悲欣离合,更是清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顺承郡王府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尊贵的王族,也可能会因为一次失误而陷入难以翻身的境地。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