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政权,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治时间超过200年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四大朝代。这其中只有清朝属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足以可见清朝的成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清朝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提倡“八家分权”,可谓是联旗制(或者说联邦式)的共治局面,类似于草原上那些统治松散的联盟式汗国一般,而非中央集权的局面。直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清朝从松散的联旗制政权成功的过渡成为中央集权的政权,若是没有皇太极的改革,进行中央集权的话,恐怕都没有日后的大一统清朝了。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所谓的“八家分权”, 体的体现就是清朝的八旗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了,八旗不是清朝的一种军队制度吗,怎么就跟“八家分权”沾边了呢,军队分八家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只以表面来看,八旗制度被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的一种兵制,甚至诸如《清史稿》都将八旗归于《兵制》之中。但其实八旗制度并非单纯的军事制度,而是清朝独有的军国民制度。
可以说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所定的国之根本。一国是都隶属于八旗,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清朝除了皇帝以外的满洲大臣,都是出身于某旗,总之都是八旗范围之内。
而当时八旗以八和硕贝勒为旗主,旗下人谓之为属人,属人对于旗主有君臣之分。也就是说八旗各有旗主,各有官吏,各有子民,各自为不相上下的独立体系,而且旗人效忠的第一对象是旗主,而非大汗或者皇帝。
可以说八旗制度的产生就是努尔哈赤“八家分权”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清朝也由此成为一个独特的旗制国家,主打共治体制。
而努尔哈赤是将这个理念贯彻到底,诸如口定宪法:“八贝勒分治其国,无一定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如八家意有不合,即可易之”。
甚至努尔哈赤临死之前都没有立下继承人,而是留下了八家分治的局面,然后当时的四大贝勒再自行推选出继承人的局面。而皇太极正是在这种局面下,被推选为汗位继承人的。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从建立后金起,未必有着图谋天下之心,不然也不会留下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由八家选举继承人的局面,更不会深戒一家集权,而提倡八家分权的。
对此《东华录·太宗录》中记载:“太祖初未尝有必成帝业之心,亦未尝定建储继立之议”。
天命七年三月,谕分主八旗贝勒曰:“尔八人同心谋国,或一人所言有益于国,七人共赞成之,庶几无失。当择一有才德能受谏者,嗣朕登大位”。
如果清朝按照努尔哈赤的定下的联旗制度走下去,那么无疑弊大于利的。因为别说当时制度不完善的后金政权,就是历数历代大一统政权,都没有出现过成功的分权政权,都是中央集权式的政权,所以说这种联旗制发展到了后面必然会酿成自相残杀内斗不止的局面,更不用说后面会入关成为过二百年的大一统政权了。
这时候清太宗皇太极开始扭转清朝这一弊端,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
面对父亲努尔哈赤留下的“八家分权”局面,皇太极是费了不少功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为他的大汗之位是推选出来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汗或者说皇帝,刚开始还需要同其他三大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甚至一起坐在上面接受大臣的朝拜。
面对这种情况,皇太极经过一系列权谋手段,将飞扬跋扈的二贝勒阿敏架空圈禁。还将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御前露刃”的理由收拾,将其正蓝旗吞并,交由自己的儿子豪格掌管,这样一来皇太极拥有了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三旗,对于其他五旗旗主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贝勒代善识趣的不再与皇太极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从此皇太极开始了南面独坐的时代。
初步集权以后,皇太极不只是对外收复蒙古诸部和降服朝鲜,大致统一了关外。对内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模仿明朝设置了各种中央集权机构,在天聪三年设文馆,天聪五年,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皇太极在称帝的崇德元年又改文馆为内三院,各院由大学士一人主管,下设学士和主事等官员。同时设都察院,掌管监察之权。
同时皇太极开始重用汉官,并且接受汉家儒学。经过一系列中央集权以后,在1635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称号,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有着与关内“ ”年号针锋相对的意思,至此皇太极将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联旗制汗国初步改革为中央集权政权。
当然这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毕竟开国奠基者努尔哈赤在开国伊始就建立了“八家分权”的局面,并非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全部改革成为中央集权式政权的。
像清太祖时期就属于八家共治共同议政的局面,皇太极不可能将其他旗主议政权都给取消了,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干脆在崇德二年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决定当时大清所有的军国大事,隐隐凌驾于皇权之上。当然皇太极顺势而为的背后,是扩大议政成员的范围,诸如贝子这种之前不能议政的贵族也可以加入进来,这样一来是扩大议政范围,以稀释掌握八旗的诸王权力。
到了入关以后,摄政王多尔衮更是大力打压掌管各旗的旗主王爷,为顺治帝亲政以后打压八旗诸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来康熙时期设南书房,雍正时期设军机处,都属于中央集权行为,更是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分权作用一步步削弱,到了乾隆年间以后,更是将有名无实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彻底取缔。
像雍正为什么写《朋党论》来批评朋党行为呢,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针对八旗,因为各旗主属之名分,就如同最大的朋党一般,所以雍正自然要大力打击了。
通过以上总结来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伊始是“深戒一家集权,力主八家分权”,因此有了八旗制度,而后金(大清)很明显属于是独特的分权旗制国家,使清朝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
到了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皇太极看出“八家分权”的弊端,因此开始一系列改革从而进行中央集权。使清朝从分权之路走上中央集权之路,开始步入正轨,打下了基础,才使清朝日后有实力入关夺取天下,从而有了过二百年的大一统封建政权之清朝。
当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家分权”局面不是一代人就可以改变过来的,从皇太极开始,直到雍正时期,才彻底将“八家分权”的后遗症根除。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