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杜绝“扶贫瞎指挥”须多头发力
时间:2016-05-05 07:16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近年来,产业扶贫在一些地方被大力推进,扶贫项目产业化已成为不少扶贫干部的共识。但由于未摸清市场规律,没有突出地域性、特色性,导致一些地方扶贫产业趋同严重,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出现波浪式变化,有的甚至严重滞销、烂在地里,贫困户损失惨重。(新华网>2016年05月04日 来源: 半月谈网)
 
  文中提到,西部某县某村农户老马种植黄瓜,因天气原因导致丰产黄瓜晚上市 “烂在地里”而影响增收;附近几个县将黄瓜、辣椒、养牛、火龙果作为共同的脱贫产业,文中指出,产业趋同明显,缺乏特色,有的产业搞得还很大,大多面临滞销挑战。
 
  如果说“民以食为天”,那么基层政府和扶贫干部则是以助民增收为务。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当前农村要发展,农民靠一家一户的“单干”,实现不了增收致富,还得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帮扶扶持。
 
  但在当前,农村扶贫方面还存在多个误区,困扰着扶贫增收效果:一是行政命令。县上或镇上安排连片种植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追求规模效应;二是“跟踪追击思维”。去年有些农产品卖得好,今年都“一哄而上”;三是不看天气预报。天热、天冷、干旱、多雨等气候信息全然不看,只管埋头发展,结果是种出来的农产品丰收了,但是市场却饱和了,错过最佳时机;四是缺少特色。若干个县乡都发展一模一样的产业,市场销售难;五是缺少技术。发展一大片果蔬,种进去若干种籽,生出来稀稀疏疏几根苗苗。这些扶贫乱象,让被帮扶对象“越扶越贫”,可谓“扶贫瞎指挥”。
 
  扶贫攻坚是一件伟大的事业,要真正让困难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富起来,就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杜绝扶贫工作上中的“瞎指挥”,让扶贫产业资金项目扶到“刀刃上”,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是要根治“包办代替意识”,让群众“唱主角”。有些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包大揽,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杜绝“瞎指挥”,必须采用“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导”模式,尊重群众意愿和市场规律,将群众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让群众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唱主角。
 
  二是拒绝“形象工程”,抓好特色、销路。要以增收为首要目标和主攻方向,改变把扶贫产业当作形象工程来抓、只管面积、只管好看、不顾实际增设效果的扶贫乱象,抓好有扶贫任务的县乡村干部思想意识转变,杜绝在“万亩”“十万亩”数字上做“花样文章”,实现扶贫产业发展从特色、质量、档次、销路方面增收致富。
 
  三是加大市场信息对接,当好扶贫产业“绿叶”。要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手”等农村产业发展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扶贫干部也要掌握一门以上农技,要安排专人加大市场信息收集、归纳、整理,为当地扶贫产业发展做好参谋,差异化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确保产业发展技术有保障、有信息支撑、有销路对接。
 
  四是找好“退路”,让滞销产品也“挣钱”。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冻库和落地深加工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滞销的农产品,化解滞销产品“压力山大”窘境,确保农副产品稳赚不赔。
 
  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倒逼干部在扶贫中大有作为。扶贫效果不考核,扶贫就没有责任可言。完善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措施,将扶贫效果纳入到县乡村三级干部考核,跟绩效挂钩,跟官帽挂钩,倒逼县乡村干部不敢“瞎指挥”,彻底丢掉扶贫帮困的“花架子”,急困难群众所急、想困难群众所想,真枪实弹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献力群众脱贫奔康。(文/杜才云)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