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是中国“孝”文化的缩影
时间:2017-02-03 10:39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国外的子女回国,父母接机,边说宝贝,快点,边冲上前;摩托车大军返乡,在家吃到第一顿晚饭,令人感叹餐桌上的欢乐正是整趟旅途的意义所在,这就是全部意义最近,BBC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广受好评,当镜头对准一个个团聚的家庭时,人们共通的情感瞬间被释放。回家、团
国外的子女回国,父母接机,边说“宝贝,快点”,边冲上前;摩托车大军返乡,在家吃到第一顿晚饭,令人感叹“餐桌上的欢乐正是整趟旅途的意义所在,这就是全部意义”……最近,BBC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广受好评,当镜头对准一个个团聚的家庭时,人们共通的情感瞬间被释放。回家、团圆,是中国新年的第一主题。
是什么让无数中国人跨越万水千山?是什么促成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是什么汇聚了积蓄一岁的情感?数千年来,燕归来、凤还巢,春节回家就像一块磁石,无论相隔多远,都有魔一般的引力,牵动每个人的心。抢一张车票、预订年夜饭、准备各式年货……这些年关前后的“规定动作”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无形中孕育着一股力量:谁都无法挡住团圆的脚步。(《人民网》,1月24日)
除夕团圆,全家围桌而坐。谈一谈学习、工作的感受体会,聊一聊邻里亲戚的家长里短。这些事、这些话可能家人都早已知晓,但大家还是喜欢在大年三十这个特定的时节再把这些话在团年饭上讲一讲,以此来寄托家人间对于“团圆”的感恩和满足。其实,这不仅仅是对一年来的总结和来年的美好祝愿,更多的是家人间情感的释放和维系。
中国自古崇尚团聚和谐的生活氛围,有“父母在,不远游”、“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古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儿女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而不得不远行,作为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来说,春节就成了儿女孝敬父母、弥补感情的时机。所以,即使相隔再远,隔不断的亲情都促使中国人有春节回家的意愿和动力。
今人的时间和空间都与古人不同,古人远游,来回动辄需要好几年,今人出国出海,几日即可归家。再者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但社会变迁使得出门在外的子女并非不能孝敬父母,子女远行只是让尽孝的方式脱离了朝夕相伴。最终缺失的也就是“家人团圆”,而春节回家便成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必须要做的“功课”。
同时,我们在看到大量游子归家过春节的时候,也能发现还有许多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家、需坚守岗位的人。执勤战士说:“爸爸、妈妈,请接受我在哨位上为您敬上的军礼”,我们不能说他就丧失了“孝”,相反,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能让更多的人得以孝。
春节历经千年,厚重的历史沉积,已让春节这个特定的节日包含了更为丰富的中国文化特色。春节回家,秉持的是家和人兴、事亲尽孝的价值选择,承载着心灵安顿的归宿,传扬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文/文子)
投稿合作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