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对待“方言课”走进高校课堂
时间:2019-11-27 17:37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宽容对待“方言课”走进高校课堂
冲壳子(普通话“吹牛”)、脑壳(普通话“头”)、摆龙门阵(普通话“聊天”)……四川方言出现在课堂是一种什么景象?记者27日从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获悉,该校近日开设了一门四川方言选修课,同学在课堂所学内容将出现在期末试卷中,通过考试还能获得学分。(11月27日 中新网)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的方言众多。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表达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文化包容性越大,越有魅力和影响力。方言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四川方言走进高校课堂传递了一种文化信号,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信息传递越来越直接,人们的生活工作半径越来越拓展,无障碍的语言平台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方言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暴露无遗。有人担心,开展方言学习课,倡导学生们学方言讲方言,会不会影响不同省份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不是省份排外的表现。其实,普通话只是通用的汉语,并非用来取代方言。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丢弃方言。会说方言,并不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莫言的普通话可能不很标准,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炉火纯青的造诣。普及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四川方言作为选修课进入高校,并非排挤外乡人。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自信的态度。通过学习和重温,可以让更多本省的学生,加深文化记忆。也帮助更多的外省学生了解和深入本省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带着趣味性和学习的心态去融入环境。
而且,方言代表了本地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对于事物的表述功能比普通话更强、更细和更加具体。而且有时候方言,能最贴切地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方言课的开设,也确实能够丰富高校专业以外的课余文化生活。
所以,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方言进入高校课堂,应持开放心态和包容态度关注和理解这一做法。郄琳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