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故乡
时间:2024-01-08 19:45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我的故乡在太行山之巅,晋城市管辖的东土河村。从市区到老家有45公里的路程,远离闹市,是休养生息的旅游胜地,而且是颐养天年的天然氧吧。
那里不仅有山有水,而且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故乡人舍不得吃的柿饼,核桃等山珍美味,却舍得拿出来给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吃。而且,乡亲们舍得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八路军队伍里去打日本鬼子。而且,赵大群和郭大狗英勇善战,奋勇杀敌,牺牲在抗日战场。但是,我的姑姑和姑父却没有因为儿子赵大群牺牲了就哭的死去活来,而是强忍悲痛,又把二儿子赵二群送到了八路军队伍。那时的表哥赵二群只有13岁,他却南征北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正是这个曾经讨吃要饭的表哥,在党的培养下成了某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土河红色革命老区,就是这样在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诞生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乡亲们送子参军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拥护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于是村里大街小巷,贴了很多送子参军,全家光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标语。
我姥姥是后街村的,与东土河村只有一华里的路。我姥姥程桂莲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群堂和一个娘家的侄儿送到了解放军的队伍,两个人牺牲在了淮海战役中,我姥姥是土河公社 的双烈士家属。
在抗美援朝中,乡亲们仍然积极踊跃送子参军,保家卫国,不能让美国鬼子率领所谓的联合国军在祖国的家门口横行霸道,在朝鲜残害百姓,草菅人命。我有个刚舅是西土河村的,离东土河村只有三华里。我有个远门本家的老姑父叫王晚富,是王庄村人,离东土河村三华里。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与美国鬼子进行了殊死搏斗,荣立战功后回到了祖国。而且,他们低调做人,从不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功劳。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煤矿工作,一个在家务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们的人品像太行上的红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拿出来,让子女们出去炫耀。村里人和四邻五村的熟人只知道他们是抗美援朝的转业军人。
土河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中国革命捐躯的人究竟有多少,我真的说不清;从土河革命老区派出去的南下干部究竟有多少人,我说不清楚。但是,从我父亲生前的讲述中,我知道有几十个人。不管是为国捐躯的人,还是南下干部,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硬汉,她们都是女中豪杰,没有给故乡人丢脸。
我的故乡东土河村,是土河公社和土河乡所在地。在人民公社创建初期,土河公社曾经被命名为“超美人民公社”。解放后,我们东土河村和其它地方一样,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直到一九五八年,在东土河村成立了土河人民公社。当时所辖范围是前土河乡、衙道乡和南岭乡武城以西一片。在当时“一大二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形势下,为改变土河人民公社贫困面貌,有人提出要赶超美国,因此土河超美人民公社便由此而成立了。土河超美人民公社设立在东土河村中间的古庙之内,现在遗址尚存。当时经过改建,正殿设为办公室,庙院两边看楼,经改装后成为各个系统的办公室,在简陋的条件下,承担了管理近两万余人的重任。为了维护公社所在地的这份荣誉,乡亲们在公社和乡干部的带领下尽职尽责,在农田里勤奋敬业,为其它村庄树立了良好榜样。许多全公社和全乡的农业生产现场会都是在东土河村的六个生产队轮流召开的,哪个生产队都怕自己落后,都在暗下决心,一定要比其它生产队干得更加出色。只有争先恐后拼命干,才能争取公社和乡里的农业生产先进现场会在自己的生产队里召开。那时社员们的劳动热情,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那时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就像打了鸡血,信心百倍,干劲冲天。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兜里有了钱,家家户户盖了新房子,却让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房子闲下来了。而且,有不少老院里杂草丛生,房屋倒塌,残垣断壁,好像老房子都过时了,没用了;而且,石磨和石碾子滚落在地上,再也没人把它们当成宝贝了;而且,村里的青壮年男男女女都进城打工挣钱了,并在市里买了单元楼房。尽管他们还有农村户口,但却过着城里人的舒适生活。留在村里的,不足百人,大多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但是,这些留守老人却是空巢村里名副其实的守村人。
村干部们想搞红色旅游,而且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 到东土河村寻根问祖,在陈卜故里建起了太极小镇文化旅游项目。村里有抗日战争时期村公所遗址,有并排着的甜水井和咸水井鸳鸯井,有位于悬崖边的巨石老鳖盖,有黄龙庙遗址和黄龙洞,有地下河,有像龙王爷一样的大鼻子石头山——阎王鼻,有无污染的沁河两岸原始森林,有春天漫山遍野的野桃花和连翘花,有秋天里的漫山遍野红叶妆点,有像火红灯笼一样的柿子树。
而且,西土河村已经建立了土河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和反腐倡廉党员教育展览馆;而且,西土河村、西山村和前李河村是晋沁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革命遗址所在地。值得强调的是,横岭村卫小堂是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开展红色旅游,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附近每个村庄的红色旅游连成片,一定会成为晋城市旅游行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郭喜林)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