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铁轨上的文化迁徙:春运大潮中的文明密码
时间:2025-02-11 23:20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春运,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从来就不只是地理坐标的位移。当2024年的春运大幕拉开,潍烟高铁沿线车站里,剪纸艺人的剪刀翻飞剪出时光轮廓,面塑师傅的指尖流转捏出千年传承,这场年复一年的归乡旅途,正在成为流动的文化长廊。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流动的中国人从未割断文化血脉,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家园始终薪火相传。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如同文化传播的神经网络,将地域性民俗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胶东大鼓的铿锵韵律在蓬莱站候车厅响起时,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不约而同地驻足聆听。这种源自明代的说唱艺术,借助春运场景突破地域限制,在旅客的短视频镜头中走向全国。数据显示,春运期间非遗展演的网络传播量是平时的7.2倍,印证了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传播规律。高铁站这个现代交通枢纽,就此蜕变为传统文化的立体展馆。
 
  铁路部门的文化自觉,正在重塑春运的精神维度。当招远站的旅客手握金箔剪纸登上列车,当龙口市站的面塑生肖成为归乡游子的伴手礼,现代运输工具与古老技艺达成了奇妙共生。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通过场景重构实现文化再生产。烟台站设置的非遗体验工坊,让候车时光转化为文化浸润的过程,旅客在亲手制作绒花、拓印年画中,完成了从旁观者到传承人的身份转换。
 
  春运场景中的文化展演,实质上构建着现代社会的精神共同体。在蓬莱至烟台的动车车厢里,胶东花饽饽制作教学引发南北乘客的热烈讨论,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在交流中碰撞融合。这种现象印证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当天南海北的中国人共同参与非遗体验,文化认同便超越了地域界限。春运列车载着的不再只是归乡的游子,更是流动的文化基因。
 
  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审视,春运这场年复一年的文化迁徙,正在书写文明传承的现代范式。当高铁列车穿越山海,它承载的不仅是千万游子的乡愁,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图谱。未来的春运图景中,流动的文化展演必将催生更多创新形态,让绵延五千年的文化血脉,在铁轨的延伸中永续传承。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注脚:既拥抱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又紧握文明传承的精神火把。(刘重阳)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