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结束的节能补贴政策,对于空气能热水器而言,就像鸡肋,无论是补贴金额还是推广程度都不及预期。不过聊胜于无,前景广阔但普及率低的空气能企业仍然期望有相关政策出台对行业进行扶持。
近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GB29541-2013《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下称《能效标准》)正式发布。借助标准推动,空气能热水器在提升节能水平、行业集中度的同时或也将进行新一轮调整。
节能补贴是“拔苗助长”?
有观点认为,由于市场尚不成熟,节能补贴政策对于空气能热水器而言无疑是“拔苗助长”。
自2012年6月节能惠民政策颁布以来,久旱的空气能热水器市场终于得到国家政策的甘霖,从行业协会到企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仅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龙头企业加大了研发和推广力度,力诺瑞特等专注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也纷纷涉足空气能领域。
然而政策实施1年来效果如何?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据纽恩泰董事长赵密升预计,节能惠民政策对空气能热水器发展增速的贡献率近35%。与此同时,中锐太阳能董事长叶世乐却对记者坦言,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初衷是好的,然而从实施效果来看,对空气能热水器市场的拉动作用并不大。
首先,由于空气能热水器独特的产品特性,目前其销售渠道主要以专卖店和代理商经销为主,并未进入大型连锁卖场和超市,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北方地区,对空气能热水器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在他看来,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出台刺激政策,对行业而言无疑是“拔苗助长”。其次,300元~600元/台的补贴尽管是补贴额度 的品类,但对于动辄售价六七千元的空气能热水器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在政策实施之前,我们预计每台补贴在800元~1000元,这样才能与其他品类的热水器直接竞争。 600元/台还是有点低,对于普通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叶世乐说。再次,节能补贴政策的申领也引发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据叶世乐介绍,在政策实施之初,为了充分利用这次促销嘘头,企业的申请热情确实十分高涨,但“年推广高效节能热泵热水器(机)数量不少于1万台”的准入门槛还是让很多企业跨越不了这条及格线。“从最后获得补贴的企业数量来看,80%都没有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技术和实力较弱的企业‘捞一笔就走’的意图更加明显,而这对于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的空气能热水器行业而言,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认为,2~3年后市场相对成熟时,才是空气能热水器市场补贴的 时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政策开始实施的2012年,空气能热水器就首次出现了行业下滑的情况。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2012年空气能热水器总计(含内销及出口)销售量为74.6万台,同比降幅为11.82%。2013年尽管行业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增幅较前几年也明显放缓。产业在线分析师杨润告诉记者,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预计2013年空气能热水器全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
市场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随着能效标准的发布实施,一些中小企业将遭到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作为新兴产业,空气能热水器行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从2000年第一台空气能热水器研制成功,到2013年约600家空气能生产企业的火热,行业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能效造假等诸多问题。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介绍,自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对空气能热水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做了明确规定,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但始终缺乏统一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和比较平台。
事实上,进入2013年以来,我国家电行业新一轮国标的修订和制定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从平板电视、空调到冰箱、洗衣机、吸油烟机,相关部门对于节能家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此次《能效标准》的发布属行业首次,理所当然成为了继节能补贴政策退市后行业最瞩目的焦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能效标准》明确规定了空气能热水器的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以及能源效率等级的判定、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其中能源效率共分成5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 。
据杨润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共有空气能热水器生产企业600多家,前十五大企业占到市场总量(含内销及出口)的59.34%,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能效标准》的出台,一些中小企业将遭到淘汰,行业的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成建宏也对记者表示,能效标准的出台,一是能够淘汰市场中的高耗能产品;二是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的能效水平,选择高效产品;三是规范市场,树立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机制,通过技术竞争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而对于业界“标准实施后,行业近20%的企业会被淘汰”的说法,叶世乐认为,20%恐怕只是保守估计,“目前整个空气能热水器市场鱼龙混杂,有的小企业偷工减料、能效虚标,甚至没有规范的检测实验室。尤其是盘踞在珠三角地区的众多贴牌企业,如果不能积极应对节能门槛的提高,势必要退出市场。”叶世乐说。
但力诺瑞特副总工程师刘磊则对记者强调,能效标准只是一部分,真正从根本上规范这个产业,应该定义各种基本型的产品,对基本型产品的配置(如压缩机功率、蒸发器面积、换热器面积等)做硬性的要求,杜绝企业为了迷惑消费者做那些换汤不换药的产品,促使企业将产品研发往提高性能、增加功能的方向发展。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