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简单来说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1899年第一片刻有文字的甲骨被发现,到现在的百余年间已经有超过15万片的甲骨文陆续出土(大部分在河南安阳)。通过整理和研究,相关学者发现甲骨文主要流通于商朝晚期,是王室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载体。那么,用于占卜的甲骨和用于记事的甲骨在外观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商朝人又是如何将它们加以区分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商朝人占卜的过程。第一步,用小刀将龟甲上的残存的皮肉、筋、软骨、脂肪等组织悉数去除干净,随后将彻底弄干净的龟甲或兽骨在清水中洗净并晒干;第二步,由负责占卜的官员(商朝时叫贞人)在龟甲的背面钻孔,在即将完全穿透时停手,然后用火炙烤钻孔的位置。随着温度升高,龟甲的正面就会从钻孔处周围不断裂开,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形成一道道裂痕。商朝人将那些被烤制出来的裂痕视为“兆”(有先兆、预兆的意思)。占卜官根据这些兆来判断吉凶,并将占卜的结果刻录在龟甲或兽骨上。至此,一块完整的占卜甲骨就被制作完成了。
如果只是用于记事,就省去钻孔和火烤的环节,直接在晒干的甲骨上面刻字。那些没有火烤痕迹的龟甲,自然就成了记事专用甲骨。
由此可见,区分一片甲骨文究竟是用于占卜还是记事,只要看一眼上面有没有火烤的痕迹就可以了。
除了有没有火烤的痕迹,从甲骨文的材质上也可以大致判断其的用途。有学者认为,乌龟由于长寿,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有灵性的神兽,所以占卜时所用的基本都是龟甲,而用于记事的则相对没那么讲究,除了龟甲之外,也可以将文字刻在牛或羊的肩胛骨上。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