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执行总监布鲁斯·克拉默:
制造业创新中美“卡”在同一个地方
9月22日,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在科博会上举行。作为重要嘉宾,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执行总监布鲁斯·克拉默接受了记者专访。
“产”和“学研”之间有一条成果转化的鸿沟
记者:以往大家把中国比作“世界工厂”,美国则是研发和创新中心,但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正在回归美国,您怎样看待这一趋势?
克拉默:是的,这一趋势确实存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硅谷,21世纪的前10年,硅谷掀起了互联网浪潮,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公司,但现在的硅谷带给世界的是特斯拉、谷歌眼镜、超级高铁等一系列新产品,进入了“新硬件”时代。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克拉默:2011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美国把发展先进制造作为一项国策来推进。我们当时发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巨额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在生产制造方面的投入也很巨大,但在基础研究到产品的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影响到制造业的创新。
记者: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中国遇到的问题。
克拉默:是的,这是中美之间的一个共性问题。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成果转化“鸿沟”。因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我们发现很多想法和研究非常棒,却难以转化成一个成熟产品。
产学研合作关键是找准各方需求
记者:如何填上科技成果转化的鸿沟?
克拉默:要填补这条鸿沟,就必须展开产学研合作,让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据我了解,中国正在展开这方面的探索。
记者: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美国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克拉默:关键在于找准各方需求。比如对于企业来说,它们永远需要好员工,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期待好工作,这就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我们从2012年起启动了美国先进制造计划,联合全美 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已建立了9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3D打印、新能源、轻量化材料等领域。
这些创新中心同时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创业者开放,这样一来,来自高校的学生将和来自企业的产业团队合作开发产品,有利于增进双方了解。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