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四川)-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上,与会者围绕“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投资贸易和产业转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合作之道。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与会者认真聆听发言。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巴基斯坦欢迎四川投资基础设施。”“尼泊尔有巨大的机场、电站建设需求,欢迎投资。”“我们(阿富汗)带来30个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
11月4日,第七届中国(四川)—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当印度、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等南亚7国代表一一发言完毕,南盟工商联合会主席苏拉吉·维德亚幽默地总结:“上午发言主题有两个,我们要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投资。”
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市场蛋糕。但如何拿下它,四川企业面临资金短板——传统的4条融资渠道各有困难。会上专家与企业建言,可探寻“走出去”融资的第五条道路。
南亚基建市场有多大?
到2020年需投入2.5万亿美元
“目前印度城镇化率是30%。”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夫伸开十根手指,“10年,10年内我们要做到60%。”放下手,他笑言,“只有中国见识过这样的发展速度。”
如今,南亚整体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涌入城市的景象。“过去20年间,每年都保持了6%以上GDP增长。”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马福祖尔·阿拉姆·可汗说,这意味着需要大量住房、写字楼、电网、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会上,斯里兰卡中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国未来5年内需要新建10万户以上的住房。
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南亚地区需要投入2.5万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需要的就是四川基建方式。”穆罕默德·萨奇夫认为,四川近年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已证明了能力,而和欧美相比这里性价比、效率更高。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四川离南亚更近,极具区位优势。
传统融资渠道“不好走”
开拓借助海外低成本资金等新路
今年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有个立交桥项目,项目标价可观,但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海外分公司负责人李其(化名)还是拒绝了。
由于客观原因,南亚各国基建项目多需川企垫资,通过建成后运营回本、逐步还款等方式实现盈利。“只要不是干了活就给钱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再赚钱也不接。”会上,李其坦言,不是不想赚,关键是没钱。
基建项目动辄数亿元,资金是重要难点。通常而言,川企“走出去”投资有4种筹资渠道:自有资金;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到国外投资地贷款。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