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篓25卖不卖?”“你看我编这些手都磨破了,最少30。”3月2日,在德昌县巴洞镇,这样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当天,正是远近闻名的“赶草坝场”,也叫农耕文化旅游节。
原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附近村民都赶到当地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佛寺——鱼洞寺进香、拜谒。春来又是农民置办农具之时,于是鱼洞寺前“草坝”逐渐形成期市,曰“草坝场”。这是老百姓自发性组织起来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活动期间都十分热闹,更多的是农具买卖和民间文化活动,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68岁的伍家友老伯,从10多岁开始就和父辈学习编织竹篓等农具。
既然这个农贸交易市场以农具为主,小伙伴们,你还认识这些农具么?
下面就来一起认识一下吧,先来几个入门级的:
这是农用撮箕,售价在每个30元左右。
下面这个是锄把,算是当天最火的农具之一,全是手工制作,大多长1.2米,手臂粗细。
这个小提篓可爱吧,买菜的时候最实用,环保又轻便。当天这个大叔售出10多个,每个才25元,记者觉得太划算了。
这位大哥买了一个米筛挡太阳,太机智了。
这个比巴掌大点的小背篓,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么?——30元已售!
前方难度增大——
这个东西叫秧篼,用来挑水稻秧最合适。可不是按个数卖的,是每挑15元。
这个东西可能认识的人很少了,叫连盖,当地或因口音问题,也有称为“粮盖”的,因为滚轮是活动的,可以用来鞭打麦子一类的农作物,使其从秸秆上脱落。长姿势了吧,记者去了一趟,也不虚此行。
独特的民俗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赶场,聚集在巴洞镇进行商贸交易、旅游观光,推动了旅游发展,当天吸引了约4万人前来。
下面插入两样当天市场上也很火的东西。这个是刷把,用来刷洗锅碗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
这是砧板,十分厚实。
热闹的同时,也有一些反思。如会编织这些竹农具的人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位年近80岁的老爷爷说,他的秧篼去年卖每挑20元,但今年生意不好,只能卖15元了。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农具的市场越来越小,编织技艺或也将和编织老人一样老去。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