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倚天屠龙记》今晚开播 离金庸的武侠到底差了什么
27日,新版《倚天屠龙记》上线,免费首播两集,VIP更新8集。前8集内容,基本把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讲完,后续剧情开始进入真正的张无忌时代。而整部电视剧有50集之多。以往的一些《倚天屠龙记》电视剧,基本上都维持在40集上下,也有香港方面的电视台拍摄的二十多集的最早作品。
对于 版的剧情进展速度来讲,可以用缓慢来形容。已经开始有观众在豆瓣《倚天屠龙记》板块给出短评,认为这部电视剧简直可以用倍速的播放方式进行播放了。观众提出倍速播放,是因为《倚天屠龙记》具体乔丹的拖沓吗?显然不是。具体到每一个桥段上,这部电视剧都保持了电视剧叙事节奏的基本克制,但是,具体到一集当中,很多具体的桥段实际上是废弃无用的。
说直白一点,新版《倚天屠龙记》大量桥段是堆砌的,没有情节的递进推动作用。例证一下。在首集合当中,为了彰显各大武林人士对于屠龙刀的抢夺,电视剧开篇便来了一个将近二十分钟的武功打斗。这些打斗,根本没有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个的故事一直停留在一群人莫名其妙争夺屠龙刀的过程当中。
而原著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当中,其实也经常会发现冗长的打斗。但是,金庸老先生是拿打斗来写人,打斗的人本身是可以形成人物风格与性格特点的。每个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打斗特点是不同的,对待善恶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明面上是武术的打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交锋。这些精髓,若是能够反映到剧本当中,则势必造就经典。
但是,新版《倚天屠龙记》显然摸不着金庸老先生的武打精髓。这部作品没有在打斗当中呈现人物更深层次的性格特点。大量的武打拍摄,都只是处于炫技的高度上。这种炫技,跟很多依靠特效堆砌出来的玄幻电视剧异曲同工——根本看不到人物性格,只能看到后期特效师的挥汗如雨。
看特效,还是看人物?当然有一批青年观众是本着武打特效来的,简单满足于两边莫名其妙地打斗。但是, 的影视剧,永远不是场面戏份多震撼,特效技术多堆砌,而是这些辅助技术能够为人物性格塑造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的剧本,是瞬间呈现人物性格,用性格去推动故事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观众对情节的迫切期待感。
抱歉,新版《倚天屠龙记》我没有看到这种迫切感。一场打戏,堆砌很长时间,一场文戏,磨磨唧唧半天,大量废话,充斥剧情,这样的电视剧,只能说是编剧毁掉了金庸老先生的原著。只有玄幻迷才会满足于简单的特效技术的堆砌。真正的金庸武侠迷,需要看到一个“遥望中原”的武侠世界。
武林中人,为什么比武侠的武打更重要呢?梁文道先生曾对金庸著述有个经典的评断,地处香港,与中原文化遥远对望,彼此物理距离上的陌生,造成情感距离上的拉近,从而在武侠的世界当中,塑造出一个文化人对儒家精神世界的畅想,而这种畅想,正好满足金庸武侠时代香港读者的家园情感。所以,金庸武侠的精髓,是武林中人的儒家气度。
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必须重在武侠人物精神维度上的塑造,而非像做低级的玄幻小说那样,堆砌一些特效视觉就可以了。而这些武侠人物,身上带着的是一种遥远的儒家气质。反观新版《倚天屠龙记》,对这种人物气质的塑造,十分失败。
例证一下。在第二集开篇,便是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把伞话知音。新版《倚天屠龙记》对这个桥段,极尽特效奢华之能事,搞出了楼宇、扁舟、翠湖等等中国风的特效精致。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人物对白方面的中国传统士人气质。两人从一句诗文的笔墨谈起,那么多特效都做了,却在笔墨特效上直接用了电脑打印体。最承载金庸武侠世界精神的东西,不做。那些其实没大用处的“旁门左道”,做的像玄幻电视剧一样好。甚至于在人物对白上,如此中国风的情境下,人物聊出来的台词,竟然都是小孩子写的那些玄幻水词儿。
编剧对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深谙多少,是一部金庸剧成败的关键所在。可以说,金庸武侠,情节自然离奇好看,但真正呈现精髓的,是人物的行为处事,是一言一行。新版《倚天屠龙记》塑造的人物,都是普通玄幻式的,没有金庸老先生的任何精气神。要做好金庸的影视化,您得首先自己有传统文化的功底,知道金庸笔下的人物都是怎一样的儒家气度。
上来一顿乱打,让没读过金庸原著小说的孩子们看了,会想,这群电视剧人物是不是傻,这样的东西也能吹成经典吗?殊不知,我们这一代人的金庸迷,迷的并非打打杀杀,而是遥望江湖,行侠仗义,武功招式不过是文章笔墨上的汪=洋恣肆。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出不来,《倚天屠龙记》严重失败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