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贾政一文中,郑漂人与各位分享贾政老爹之所以有“正人君子”与“卫道士”两顶帽子,缘于读书出了问题。今天与各位探讨的是他的儿子宝玉,红楼中又一位爱书之人。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宝玉长大后,他的命运轨迹会是什么样?此次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
贾宝玉长大后的三种生活轨迹,他可能像贾政一样成为“书呆子”
一、像贾政一样
宝玉长大后生活轨迹像父亲一样的前提是贾府没有没落,如同前五十回,喜事不断,欢声笑语连连,若宝玉在此环境下成长,那么,他长大成家立业后,真会像父亲贾政一样。
关于此种猜测,可能一些人会奇怪,宝玉怎么会像贾政,宝玉的行为一直仵逆父亲,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少年。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宝玉与贾政有个共同点,都是极爱读书的世家公子。宝玉讨厌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但老庄哲学,野史杂说是全盘兜收。
而贾政小时候之所以得宠也是因为爱读书。在宝玉挨打时,贾母无意间吐露贾政幼年时父亲教育他的情景。他爱读书,父亲对他管理很松。如今他也有了儿子,他也爱读书,为什么贾政不能对儿子宽大些,既然宝玉在读书,他为什么总指责儿子不务正业?
事实上,贾政看宝玉,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宝玉。贾政生于贾府兴衰交替之际,他怀有强烈的光复祖业的愿望。而在他的经历与认知中,光复家业只能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方式便是读四书五经,所以,当宝玉看其它书籍时,会骂宝玉不务正业。
而假若宝玉长大成家立业后,当他处在贾府衰败之际,看到贾府面临的处境,然后教育儿女,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子女。宝玉之所以不像贾政那样缘于他还小,没意识到贾府岌岌可危,没有意识到肩上的担子。一旦意识到,谁敢保证他不会像贾政那样教育子女。
宝玉对书本的痴爱程度远超贾政,像他这样若在贾府兴衰交潜之际长大,想光复家业,承继祖业,结果空有抱负无法施展,身上的书生习气定比贾政还强,比贾政还“书呆子”。
贾宝玉长大后的三种生活轨迹,他可能像贾政一样成为“书呆子”
二、像曹公一样
宝玉的第二种生活轨迹像曹公一样,支撑此条件的是,贾府完全没落了,而且宝玉必须是生活在现实中。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结果便不成立。
我们先看曹公的生活轨迹。曹公早年生活环境是曹府,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早期也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而随着家族获罪,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他不像一些人有富可敌国的经商头脑,或者考取功名重振家业的奇才,而他只是会读书写字。
曹公是在家亡人散,在绝望与极度悲痛下,开始红楼梦创作。我们再看贾府没落前宝玉的状况,身边那么多人伺候,他对她们一呼百应,所有人都称他“宝二爷”,他说什么别人都依着他,他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但贾府衰败就意味着,这些都没有了。
此时宝玉也有一门技能,便是读书写字,那么他会不会像曹公一样愤笔疾书呢。当然是会的。宝玉的前期处境与曹公早期的生活十分相似,让人极度相信宝玉就是现实中曹公的影子。这也是一些人所说《红楼梦》是描写曹府历史的自传,从这个角度讲,确实如此。
但是现实与理想还是有区别的,现实中的宝玉不可能走进小说,与理想中的宝玉合而为一,而理想中的宝玉,更不会与现实中宝玉的重合。所以两者必须有不同的结局。
贾宝玉长大后的三种生活轨迹,他可能像贾政一样成为“书呆子”
三、出家做和尚
宝玉出家做和尚是指小说中贾府败亡后宝玉的生活轨迹,是从艺术角度审视他的命运。
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小说中的轨迹,是争议颇大的话题。之于红楼梦,当前普遍认为前八十回出自曹公之手,后四十回是高鄂续写,不少人不认可高续本结局。如今有关红楼梦的续本版本越来越多,究竟宝玉该以什么样的结局结束红楼之旅,不一而足,很难统一。
在郑漂人看来,无论续本结局是什么,在你看来多么合适,但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红楼梦的体裁,它是一部小说,不是自传。这个说法,虽然不少人认同,但也有不少持反对意见,因为,在一些人看来,红楼梦恰是一部自传,是曹雪芹回忆曹府兴衰变化的自传。关于此种观点的问题,郑漂人不在此详述,后续将有文章做针对性地解释。
其二,写续本必须达成的一个共识:你只有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写作目的,表达的情感,并用作者对作品人物的设计,然后设计人物的结局,这样的续本才有效。这是我们在评价续本好坏的基本标尺。如果脱离这个标准,那么谈宝玉的结局没有意义。
其三,续写红楼梦,我们需持有的一种心态,那就是博爱。对待所有人都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即便他们是反面角色,你也要写出他成为反面角色的原因,然后自圆其说。如此,你的续作才能说得上完美,不以这种心态续红楼,永远塑造不出维纳斯的右臂。
以上三点,是续写红楼时应该持有的心态。否则即便你完成了续本,它也只是你自己的续本,而不是大家的续本。具体到小说中宝玉的结局是什么,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一定是悲剧,宝玉与宝钗虽然结合,但也不会成为喜剧,这是两根主线,总体上不变。依据这两条主线,我们便可以给宝玉设置结局。
在当前的红楼梦续本中,宝玉的命运轨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出家为僧,第二种是与史湘云结为夫妇过着落魄的生活,第三种则是梁归智先生提出的两次出家。对于这三种结局,我认为,第二种悲剧不够突出,而第三种悲剧又过于悲情,有点穿凿附会之嫌。
所以,关于红楼中宝玉长大后的命运轨迹,郑漂人认为他是做了和尚。做和尚不仅突出悲剧,更突出对生活对爱情的绝望。何况,曹公也多次在文中铺垫宝玉打算做和尚的打算。文:郑漂人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