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曝出,这个女人是孩子亲妈。
舆论汹汹。她妈出来道歉回应:
“脾气没管理好,只是一时着急,
想吓一下孩子,不是 。
女儿是心头肉”等等。
回应完,很快,有摄影师扒出新料:
这妈打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3月份,在摄影基地用衣架打。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了
孩子模特照片上的腿部淤青。
很快,这事在昨晚又上了微博热搜。
你可能会说,打孩子嘛,至于么。
且不说即便是亲生女儿,也不能随意殴打。
让网友尤其愤怒的是,
这事揭开了童装模特行业的隐秘一角:
年纪只有几岁的孩子们,
明码标价,频繁接单,提早步入成人世界
受着皮肉之苦,
为他们的父母努力赚钱。
“童装模特“这个词大多数人不会陌生。
逛某宝时跳出来的弹窗,
儿童服装橱窗的广告,
都是这些“小大人”的身影。
当普通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年纪,
他们靠可爱漂亮的外表,
被动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职业。
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
家长觉得这是在锻炼孩子,
厂家需要童模拍照,带动服装销量的需求。
一拍即合。
虚伪的成人世界没有说的一点是,
电商平台的兴起,
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
童模已经发展成为暴利行业。
2013-2016年,
我国童装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7.60%,
2016 年市场规模达1450.11亿元。
在浙江”童装之乡“小镇织里,
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
带着孩子赶赴这里,
参加各类童模培训,编织起他们的”童星梦“。
几年前,
11岁混血童模叶祖铭接受采访时说,
“我年收入高一点八十多万,
低一点五六十万,
网红就是比较轻松,
明星太累,每个人都想富裕一点,
有个富裕的生活,
然后找一个好看一点的老婆,
迪丽热巴那种,你懂的。”
出道2年的他,最多一天
拍200件衣服,日赚3万。
一天抵得上一些成年人一年的收入。
当时很多网友觉得他油腻老成,怎么说呢
我觉得这孩子真的挺可怜的,
十几岁形成的价值观,
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活脱脱一个暴发户。
暴利的背后,
是高强度的工作量,甚至被限制的饮食。
妞妞被打一事曝出后,
就有模特行业从业者说,
童模的拍摄精神一直紧绷,
连成人专业模特都会非常累和烦躁。
据“丁香妈妈”发文指出,
童模的黄金期很短,
高矮胖瘦都有要求,
业内甚至有身高不超过 130cm 的规定。
在这种近乎变态的潜规则下,
一些父母还会限制孩子的进食量。
女孩谷歌,已经做了6年童模。
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拍摄。
一天要接4-5单,平均每单都有10-20件衣服。
多的时候,拍264件衣服,一件120元,
一天净赚31680元。
看她一口一个“客户”“客户”,
你很难猜到,她才9岁。
成功的童模为童装厂家拍片,
月入上万,年入百万,
拍摄几乎占据了全部的课余时间。
遇到双十一这种日子,
佼佼者能月入十万。
有的年龄较小的孩子,
甚至直接放弃幼儿园,
被父母送到童模培训公司接受训练。
培训费也高得吓人,
有的家长半年的时间里,
给孩子花在培训上的费用高达三四万。
商家招募,培训机构开班,家长投入,
孩子拍摄,家长数钱。
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可没有人会在乎的事情是,
当这些早熟的孩子将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会不会只有满满的铜臭味?
有人会问,难道这些家长真的都那么缺钱么?
毕竟,童模培训费就不便宜。
就像妞妞她妈说的,
家里靠孩子他爸赚钱。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但你永远不要低估
中国家长对孩子成名的渴望。
短期投入,是为了长期回报。
进而实现一代人没有实现的阶层跃升。
当网红、当明星、赚快钱,
这些教育考学之外的更多选择,
很多家长自己没能实现,
于是投射到下一代身上。
童装模特的荒诞在于,
童装想要展现的是孩子童真的一面,
而童装模特恰恰是反童真的。
高度的职业化和孩子好动的天性
本就无法调和。
用最不童真,甚至最生意头脑的方式,
教孩子利用童真赚钱,
让他们很早就知道,
童真是可以换来钱的。
钱是一切价值的标尺。
于是,这些孩子空有天真烂漫的皮囊
其实早已进入成人社会。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另一条新闻:
在韩国诞生了一波儿童美容会所,
4、5岁的小朋友也可以像妈妈一样,
对着镜子在脸上涂涂画画,
涂口红,刷粉底。
这真的算幸福吗?
当皮肤本就水嫩的年纪,贴上了各种面膜。
就像是某种提前衰老的隐喻。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儿童阶段,
就被灌入了成人世界的单一审美,
比如大红唇和锥子脸才是美。
再也没有属于作为孩子的想象力。
年纪轻轻,就被商业市场玩弄和指挥,
成为商业链条上被圈钱的对象。
2017年,《人民日报》痛批“儿童维密秀”:
“看到这些还长着圆鼓鼓肚皮、
尚未发育的小女孩,
踩着颇为别扭的高跟鞋,
在大人引导下摆出一些“成熟”姿势,
自我感觉良好,着实令人痛心而费解。”
这样的所谓成熟姿态,
真的就那么着急传承?
非得马上灌输给下一代?
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里说,
儿童的诞生是因为印刷术,
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树立了一条分界线,
但随着电视媒体对这条分界线的攻击,
儿童溜进了广阔的成年世界,
童年,被成人生活超前侵蚀,
我们进入了一个“无童年时代”。
不只是童装模特,
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在侵入童年。
童装模特让儿童过早地进入成年世界,
他们充满表演性的pose,
模仿成年人的各种神态。
无异于在杀死童真的部分,
就像那个混血童模,
竟然能带着油腻中年男的口吻。
这或许是比皮肉之苦更可怕的。
前段时间,
“工作996,生病ICU”的段子全网起飞。
但现实是,加班严重的京东曝出裁员消息,
仍旧人心惶惶。
成年人的世界太辛苦,
所谓对剥削的抗争,
只能以段子的戏谑方式表达出来。
但至少我们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而那些孩子呢?
作为80后90初的我们,是幸运的。
有过没有被商业世界染指的纯真童年。
鲜少有被父母拉着去做童模,
没有很早地成为商家的圈钱目标。
从这点来说,当我们不明是非时
这个世界保护了我们的童真。
但现在的孩子就要惨很多,
因为过早触网,也因为社交媒体的发达,
父母的焦虑和外界的侵扰尤其频繁,
他们的童真也更容易被打破。
GQ的报道《逐梦童模镇:妈妈,我们明天几点拍照?》,
其中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谷歌的妈妈想让她转童星,有一天妈妈问谷歌:“那你好好说,你喜欢拍戏还是拍平面?”“我什么都不喜欢。”“你喜欢干吗?”“我喜欢像我同学一样。”回程的车上,妈妈再一次问谷歌:“你摸着良心说,你到底喜不喜欢拍戏?”“摸着我的良心说?你确定?”“确定。”“我不喜欢。”妈妈沉默了。“你逼我的,你让我摸着我的良心说的。”谷歌说。
心理学家阿玛斯提出过一个“填坑理论”:
大意是童年的创伤经验,
会在我们心中留下匮乏感和失落感。
继而形成心理的坑洞,比如缺爱,比如贫穷。
成年后,我们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
去填补这些坑洞。
甚至是毕生在努力也未能完成。
我不知道那些做过童模的孩子们,
在这么小的年纪接触功利世界,
在价值观远未定型,自身权益根本无法保护
甚至连钱怎么花都不知道的年纪,
这种早熟的赚钱经历会给带来什么坑洞,
但一定有不利的影响。
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一句,
我无意于否定童模整个行业,
健康的童模环境是必须的。
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
请一定不要忽略他的自主性。
成人世界被消费主义所奴役,
已经够无趣和疲惫了,
就不要把年纪轻轻的孩童提前拉进来。
童年之所以是童年,
自有其在人生坐标的价值。
把童年还给他们吧。
那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岁月。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