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代,但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却产生于唐朝。
这是因为,虽然科举制度发轫于隋代,但由于历史湮没,隋朝的状元情况如今已无从查考,这一块几乎成了历史空白,人们便只能从唐朝的相关资料去“找”这个第一。
不过,这位“史上第一个状元”,却是隋朝官员出身。
他叫孙伏伽,河北邢台人。他是隋朝末年涉足官场的,不过官儿不大,甚至很卑微,确切地说连官都不算,是个小吏。后来升了很多次,才成为京畿万年县(今西安)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的法曹。
升了很多次才成为小小的法曹,可见他混得不怎么样。
可他在隋朝却是考中过进士的,虽然当时的状元情况如今已无从查考,但有关进士的记载还是不缺的,《登科记考》及《唐摭言》就记得明明白白:“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
后来他的东家隋朝不行了,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关于孙伏伽的个性,有关史料不见叙述,但从后来他不怕杀头也要“得罪”皇帝来看,估计也是个宁折不弯的主。
按理说,这样的个性最容易成为烈士,宁折不弯嘛,宁死不屈嘛,舍得一条贱命,换个“忠义之士”的美名多好,但以他的身份,想为死去的东家“殉葬”都不够格,所以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称帝后,他也就识时务地降顺了大唐王朝。
(二)玄武门之变站到李世民一边,鸿运连连
几年后的武德五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孙伏伽开始“发飙”了,好事接二连三,一是多年努力没有白费,辛勤工作终于换来回报,成了皇帝大人李渊颇为器重的官员,二是在当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他从30名应试的举子中脱颖而出,考了个第一名,成为状元。
孙伏伽的故事说明,对小小的个人来说,站对队多么重要。
后来他又站了一次队,同样站对了——在李世民弑兄夺权的“玄武门之变”中,他站在了李世民一边,鞍前马后地奔走效劳,为李世民做了不少事情。
有付出就有回报,何况对李世民这种重情义的人来说,你不想要回报估计都不行。所以他即位后,马上赐孙伏伽男爵爵位,食邑乐安,贞观元年又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掌刑狱案件审理。
记得他在隋代做法曹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职责,此番做大理寺少卿,算是干老本行,应该驾轻就熟。
但这人的业务水平仿佛不咋地,至少不是很精,贞观五年,他就因此而栽了跟头——由于他审理的一个案子出现失误,被免职。
生在那样的时代就是好,只要皇帝老儿喜欢你,虽然跌倒快,但爬起来更快,一句话的事情。没多久,被免去官职的孙伏伽就获李世民重新起用,还是干审理案子的老本行,刑部郎中。不久再任大理寺少卿。在这个位子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调任民部侍郎。
孙伏伽当过的最大的官,据查是陕州刺史。不过在这之前,他再次回到老本行,于贞观十四年出任大理寺卿。
(三)对李世民发飙
刚才说了,这个人也是个宁折不弯的主,任何人也休想让他让步,即使是李世民也同样如此。
比如有一次,大概是好久没打仗了,李世民便有点心痒难禁。可是如今是和平时期,哪有仗打呢?
没仗打就打猎呗,同样可以过瘾。
堂堂一个皇帝,想打个猎还不容易?你还别说,有孙伏伽在,还真是不容易。
有一天,李世民又要去打猎。弓箭准备好了,猎鹰和猎犬也准备好了,几个侍卫都骑在马上了,李世民也打算上马了。正在那时,孙伏伽跑来了,一把抓住他的马缰绳,不让他去。
起初李世民还以为他也要去呢,及至弄明白他的意思,便静静地看着他,看他有何话说。
孙伏伽就说了:“打猎是很危险的,陛下是知道的,没有保护措施是不行的。陛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天下是会大乱的。到时候哪个来主持政务?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李世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心想你这人怎么是个乌鸦嘴呢,朕好不容易有点空,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你却跑出来煞风景!
李世民正想发作,孙伏伽又开口了:“我的陛下啊,如果您为国家百姓着想,就不要贪图一时痛快,这种事有啥子好处嘛,值得陛下去任性?”
说完了吗?李世民继续盯着他,孙伏伽也盯着他,仿佛在说:我说完了,要打要杀,随你的便。
李世民当然不至于因这种小事而要打要杀,然而作为一个皇帝,连打个猎都不能如愿的话,心里确实有点憋屈,何况这样当众被人拉住马缰,实在有点尴尬。
但李世民还是压下心中的不满,耐着性子说,老孙啊,你的话没错,可是你也不想想,朕平时那么辛苦,有空娱乐娱乐也是应该的嘛,不能因为朕是皇上,就连这个权利都被剥夺了吧?朕也没有别的爱好,就好打猎这一口。再说朕打猎都远远地绕开村庄,又没有惊扰百姓。你关心朕的安全,你的好意朕明白,可是朕又不是一个人去,带了十多个侍卫,难道你还不放心?
说完,李世民就要登鞍上马。孙伏伽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马缰绳缠绕在腰间,而且扑通一声跪下了,说:“陛下非要去也可以,但请您从老臣身上踏过去!如果用死才能换取陛下对忠告的采纳,那就让老臣死吧。”
这不是耍赖皮吗?李世民顿时大怒:“朕平时看你工作做得不错,也比较诚信,也比较勇敢,也能以诚言进谏,多少给你点面子。谁知你得寸进尺,目无高低,朕的什么事都要管,未免太过分了吧!来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话音未落,几个高大的武士就来拖他,文弱的孙伏伽落到他们手里,就像小鸡落到老鹰爪子里。但孙伏伽毫无惧色:“俺老孙可不是吓大的!世界上因直言进谏而丢命的不止一个,至少还有夏朝的关龙逢。老臣情愿和他相会于九泉之下,也不愿继续侍奉你了!”
孙伏伽说着,就要摘官帽。李世民按住他的手,笑着说:“你这老头子,黄土都埋了半截了火气还那么大,跟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会不会聊天嘛?好好好,听你的听你的,今天朕就不出门了。听说你棋下得不错,咱俩来一盘怎么样?”
这件事过去不久,孙伏伽就被唐太宗封为谏议大夫。
“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谬乎!”——估计也只有李世民这种君主,才能把孙伏伽之类敢于犯言直谏的臣子当宝贝。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