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或者说整个东吴,他们的大战略方向是依据鲁肃的榻上策而来,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君计,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而后伺机夺取荆州,尽长江所极而据有之,再与北方争天下,事实上,整个东吴,只做到了前三分之一,也就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制衡天下,曹操强,联合刘备赤壁之战,刘备强,联合曹操破关羽,总得来说,野心有,可惜没有完成大战略的目标,孙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反倒是孙权打了个石亭到是结结实实的把北边打的十几年不敢南下。
这就是孙权的 之处,很多人把孙权刘备曹操进行对比却忘了他们并不是同代人,至于统一天下,吴国要名分没名分,要国力国力也一般,而且孙权从一个幼主硬生生把东吴团结在一起,并且还扩大了地盘,在割据军阀中已经可以用 来形容了,你问出这种问题就是对孙权最大的肯定了,说实话孙权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也挺满足的了,毕竟魏蜀吴里面最后一个灭亡的,跟他当初想的东吴多活一天是一天的目标也差不多。孙权年轻的时候“思有齐桓、晋文之霸业”,啥叫齐桓晋文之霸业呢,就是尊王攘夷,当一方诸侯和朝廷权臣,模板就是魏王时期的曹操,所以孙权年轻的时候是有心想当曹老板的,后来和鲁肃聊的多了,才意识到江东当时的那点生产力和人口根本没希望,于是接受了鲁肃的“天下二分之计”,到这时候孙权已认清只能割据,而不能得天下的事实了。
新疆的面积有约166万平方公里,西藏有约122万平方公里,加在一起占了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成,孙权那时候也是,看起来占有江浙江西湖北,但是地广人稀,想统一中国,难呐,能自保就不错了,所以孙权在曹氏称帝后,也北面称臣,因为没有这个资本,打战又不是周瑜鲁肃陆逊三个人上就可以了,要人口和各类物资的,耗费巨大。在汉室遗泽尚存的时候,孙权称帝和当初袁术称帝其实都没啥本质的区别,不光是一些心怀汉室的人才会对他不满,他治下的民心也会产生动荡,毕竟已经做了好几百年的汉民了,更别说他要是称帝了,刘备为了自身的法理没准儿就能第一个起兵讨伐他,这样一来弱弱联手的局面不也就没有了。
恰恰是因为他精明,所以他才耗着陆逊,隔离张昭,权臣幼主是最大的恐惧,理性上不一定必然,但人越老,身体机能越衰弱,本能地会对外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老年君主最怕的就是玩制衡,玩脱了,把嫡长子赔进去,基本上不黑化是不可能的。
孙权年轻时打过不少漂亮仗,但总归无法越过荆州进图中原,人到中年急于求成,白白在张辽手里损兵折将,最后不惜毁坏盟约,斩关羽以取地,夷陵之战后才发现进不能图蜀,退不能破魏,仅能恢复吴蜀联盟,以求自保,做了一辈子无用功,到晚年作何感想?可还有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该称帝称帝,该改元改元,俨然一副混吃等死的样子,但是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立储君,孙权很着急,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死了,但是情况出乎他的意料——曹刘的寿命并不能给他参考,他的晚年特别长,以至于二宫之争搞了足有八年。
活在“自己快要死了”这种恐惧中八年,还要做一个重大决定。每当做完决定就做好撒手人寰的觉悟,但是偏偏还活那么长时间,也许八年不算长,但是对孙权来说一定很煎熬,每多过一天,内心想要更改决定的欲望就膨胀一分,加上外界的诱导那是何等的纠结,他就想到老了能做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他知道自己有勇有谋,见识过人,但是做决定这种事,他不擅长,并且令他很痛苦,也许对他来说砍桌角和砍关羽是差不多的,他模糊的觉得这样做有利,后面会发生什么,就不太清楚了。
还有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郎,这么嘱咐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哥哥知道弟弟很可能是一个遇事不决的人,但哥哥要是活的很久就会知道,弟弟还是一个谁都信不过的人,他只听自己想听的罢了,这样的孙权到老年也是凄苦,他的一生辉煌还是苦命,就看大家各自的看法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