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群雄逐鹿,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只有刘备、曹操、孙权三家。但和曹、孙相比,刘备的出身 ,势力最弱,最后能占据巴蜀,靠的就是识人、用人的本事,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当时谋者将才,只可惜他这本事没能让基业万世不败,他死后,蜀汉就逐渐滑坡,最终被灭。很多人将其灭国的责任都归咎在了他所选择的后继者刘禅身上,说他是扶不起之人。
如今,在呵斥一些不成器的后辈时,长辈们时常会说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由此可见蜀汉后主刘禅的无能形象在世人心中已然根深蒂固。那么问题来了,抛开演义情节不谈,历史上的刘禅真有这么昏庸不堪吗?对现存史料进行抽丝剥茧,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蜀汉后主其实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值得玩味的是,从这些细节来看,刘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昏聩无能。
其实很多人觉得他无能是因为觉得他在政事上无所作为,都要靠诸葛亮扶持,如果没有这位丞相,他早就撑不起大业了。但事实是,丞相死后,他在皇位上依然坐了三十年,试问一个无能、软弱之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吗?他说过的三句话,倒是可以暴露真相,证明他本人并不蠢笨,而且是非常有智谋的。
第一句是他对诸葛亮说的,当时他父亲去世,诸葛亮依然执着于要北伐,朝中反对声很多,但任谁劝说也没用。因而朝中就有人趁机挑拨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于是刘禅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丞相要自立否?”诸葛亮看后惊出一身冷汗。顿时明白了这位新主的意思。他自己太过于强势,坚持要北伐,在旁人看来就有弄权的嫌疑,这个时候刘禅这一句话不仅以退为进仅点醒了诸葛亮,让他想起来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还能够劝阻了诸葛亮,让诸葛亮不再继续执着北伐。
而第二句话是说给姜维的。诸葛亮死后,姜维主持蜀汉大局,姜维接过了北伐的大旗,但在姜维北伐期间,刘禅不听诸葛亮临死前的嘱咐,宠信小人黄皓。可此人就是一个小人,谄媚且野心勃勃,他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培养自己方的势力。姜维就上书给刘禅劝他不要在宠信小人,以免导致朝局混乱,佞臣当道。刘禅看后只回了一句话:黄皓一小人,不要太在意。姜维看到这句话后,瞬间明白刘禅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无能,他不用手段对付朝中的小人,只是懒得理会,也想要通过这些人达到一种制衡。
最后一句话大家都比较熟悉,公元263年,曹魏举兵攻打蜀国,蜀国自愿投降后,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都城洛阳。有一天,司马昭邀请刘禅来自己家中做客,宴间,司马昭有意安排蜀国的歌舞杂耍给刘禅看,过后司马昭故意讽刺刘禅,问他“颇思蜀乎?”,刘禅直接就回答“此乐间,不思蜀”。表面上看,刘禅就是一个无耻的亡国之君,可知道刘禅为什么这样说?刘禅知道,他现在是寄人篱下,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昨天还是皇帝,今天就是安乐公了,他这样做是为了保命而已,刘禅若不这样说,司马炎肯定会忌惮刘禅,会想方设法除掉他,所以这就是最好的保命办法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所以刘禅可不是什么我们印象里的无能之人,而是有智慧的人。
其实,像刘禅这种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表面上憨憨厚厚的,真玩起心机来,一定会弄你个措手不及,毕竟这类人一直都被划分在“人畜无害”的行列里。就像长坂坡上的张飞,弄了几匹马拉着树枝,搞得身后乌烟瘴气,曹操也搞不懂这个看似只有一身蛮力的武将,身后到底有没有人!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