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老师教书法时强调将字要写得“横平竖直”,认为这是将字练好的基础。为此,不少学生书法起步就开始练习划直线,一心以把笔道画得非常直作为能事。
但是在许多书法家却反对“横平竖直”。如“书圣”王羲之认为“笔忌直过”。唐人柳宗元在《八法颂》中说:“勒(横画)常患平,努(竖画)过直而力败。”唐太宗说:“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书法家反对“横平竖直”呢?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印刷体不等同于艺术。
“横平竖直”是印刷体的美,它是实用的美,要求规范、整洁、整齐划一,特点在于“求同”。印刷体求同,是为了规范,譬如教材上的字就要求用规范的字体,用草书的话否则就不容易识别,不利于文化传播;当然也有例外,医生开药方出于保密等原因,就故意写得龙飞凤舞难以识别。出于方便识别及训练简便等原因,许多老师就要求学生写得横平竖直了。
第二,书法用笔的需求。
书法取胜讲究变化与力度。“笔忌直过”是因为“直过”就是将笔锋没有起伏的平拖过去。点画平拖,虽然规矩严整,却会单调枯燥,缺乏“书法”的美感。正因如此,“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就充满变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中二十多个“之”字的写法,无一雷同,令后人叹为观止。
弯曲的弓就会更显力量,而点画写得笔直,会僵硬死板,如枯木立地而失去力度。老子说:“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古人用笔讲究“逆入平出”,正是为了在扭裹铺毫之间产生张力,更好地展现笔道之力度,以避免直顺下笔,缺乏内含,锋芒浅露薄弱。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若径以直来直去为法,不从事于支积节累,则大谬矣!”
第三,新手与高手的区别。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就是说,“平正”是书法第一个阶段的要求,之后则要加入险绝的成分。这样看来,“横平竖直”是对新手的要求,书法家们大多已经突破了新手期,当然就不大看得上“横平竖直”的书法了。
在崇尚险绝遒劲的的风气影响下,
总之,反对书法“横平竖直”,正是书法家们从艺术创新的角度所展开的求新求变、反对循规蹈矩审美追求。清人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董其昌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薛诸名家伎俩,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都是这种思潮的体现。太白诗、大王书非不好也,然而为了创新变化,就得“脱去右军习气”。
最后,虽然书法家们反对“横平竖直”,但是“平正”与“险绝”之间仍是相反相成、互有联系的。这正如孙过庭所说“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但是这样的“平正”已经是融合了“险绝”的新的“平正”了,董其昌称之为“似奇反正”!(“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惟米痴能会其趣耳”)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