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很多帝王的建设到了普通百姓眼中就成了苛政之举,当然,很多皇帝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的铺排罪有应得,但一个帝王出于对国家的考虑所做的建设,不被理解就有点冤枉了。作为中国古代 战略地位的万里长城,被孟姜女一场哭戏,成了秦暴政的物证,实在让人为秦始皇鸣不平。
在秦国扫平六国之后,百姓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就算秦国内部,意见也倾向于休养生息。但秦始皇不这么认为,因为他隐约的感觉得到,北部民族始终是中华文明的威胁,事实证明,在后来的朝代更迭中,都有匈奴人的影子。
始皇帝有意凝聚精锐秦军一举收复匈奴,但是朝廷上的反对声音很强烈,直到卢生带回一个“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才让始皇帝的主战主张得以实现。于是就有了蒙恬大军破匈奴的伟大胜利,然而,远征匈奴很快就显现出很多问题。
虽然大胜,但对匈奴的战略上必将引起始皇帝的重新思考,攻还是守?我们可以借鉴明朝成化帝算过的一笔账来提供一个角度,如果对匈奴采取攻势,以8万精锐军的规模,一年的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左右;而如果采用修建长城固守的态势,征集5万劳工花费数月修葺长城,可能花费只是100万两上下,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可以节省从内地调集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
打仗就是打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中国兵家首倡的。然而拿打匈奴来讲,将粮草运送到遥远的北方,以当时的路况来算的话,1石粮食运到前线,光路上就要消耗192石,成本显然是巨大的。
所以,一向主战的始皇帝改变了策略,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件就是修长城,二就是修直道。长城修成之后,匈奴兵难以长驱南下;而直道的修成,可以使秦军三天三夜就能从咸阳直达阴山脚下。
可以说,这两项工程,为中原对抗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唐太宗都曾从始皇帝修的直道上实现对匈奴的震慑和打击,一直到明清时代,这条直道才慢慢的被荒废。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