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死于一场骗局
时间:2024-07-02 20:07   来源:历史挺有趣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死于一场骗局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
 
  春寒料峭之时,但万物仍没有彻底复苏。
 
  就在这个月,明朝宰相胡惟庸向大明天子朱元璋发出邀请,希望皇帝可以赏个脸,来自己家里欣赏祥瑞。
 
  什么叫祥瑞呢?种类就很多了,枯木逢春啊,铁树开花啊,神鸟凤凰啊,麒麟乍现啊,都可以叫做祥瑞。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万物一体,觉得天幕之上有神灵可以主宰万事万物。
 
  人们做得好,上天降祥瑞,人们做的不好,干旱洪水暴雨饥荒瘟疫就会接踵而至。
 
  胡惟庸家出现的祥瑞,是这么回事儿。
 
  老胡在南京城里有一座老宅子,多年无人居住,已经荒废,宅子里有口井,早已干涸,却不知怎么的近两天突然自己往出喷水。
 
  这是什么,这是废井醴泉,这是大大的祥瑞啊,特别是在封建帝制时代,这祥瑞的出现,在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上天对统治者管理天下的一种认可。
 
  朱元璋一听胡惟庸家里有祥瑞,他就有点心动了,再加上胡惟庸这么一邀请,他乐不可支,立刻就从皇宫出发了。
 
  这趟出门,朱元璋是便装,轻衣简行,没搞那么大排场,只骑着马,然后由一个小宦官牵着,就奔着胡惟庸的老宅子去了。
 
  俩人走的很快,等快走到胡惟庸家里的时候,前边带路的小宦官却一把扯住缰绳,站在路面上不走了。
 
  朱元璋多聪明啊,小宦官这么一扯绳子,他就知道有事儿,定睛往前这么一看,正瞥见那虚掩着大门的胡宅。

  (明代宦官)
 
  这宅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早已经荒废,可是昔日气派仍在,就比如门窗,尽管破败腐朽,雕花褪色,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木头上的纹路都让人感觉匠心独运。
 
  宅子里具体什么样暂时看不到,但远远就能望见古树参天,枝繁叶茂...不对!这宅子里怎么隐约有旗帜飘动,还有尘土飞扬呢?
 
  朱元璋立刻联想到了“埋伏五百刀斧手于帐后,以摔杯为号”的戏码,心说该不会是胡惟庸这小子要阴我,在家藏好了要埋伏我吧?
 
  君王总是多疑的,这年头就是因为多疑才救了朱元璋的命,他二话不说调转马头,直接返回了皇宫,然后爬上城头一看,好家伙,胡宅院子里满满当当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刀枪棍棒,强弓硬弩那是一应俱全,自己得亏是没进去,自己这要是进去了,还不直接就成了肉泥了?
 
  皇帝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不由得大怒,立刻将胡惟庸逮捕处死了。
 
  以上,出自于一些典故和野史的记载,其中很多的细节都经不住推敲,自然不足为信, 能让人信服的,只有最后这一句,那就是朱元璋的确杀死了胡惟庸。
 
  胡惟庸,堪称本朝开国以来第一权臣,朱元璋最为重用和信赖的部下,既然如此,何以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呢?
 
  这一切,还要从多年前,开始说起。
 
  胡惟庸这个人,他的生平非常之神秘,我们知道,他是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人,在投奔朱元璋之前,胡惟庸祖上何人,父母是谁,家庭具体地址,所接受的教育,从事什么工作,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不好意思,一概不知。
 
  我们只能知道,作为大明王朝开国功臣集团中的一位,胡惟庸是比较早期投奔朱元璋的成员了,朱元璋1352年起义,胡惟庸1355年就投奔了老朱。
 
  不过就算是来得早,似乎没有什么用,
 
  刚到老朱麾下的时候,胡惟庸并不是很受重视,朱元璋在军队中,只不过给他安排一些较为普通的文职工作。
 
  工作内容微不足道,且千篇一律,最重要的是没啥前途。

  (胡惟庸形象)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首先,胡惟庸不是武将,而且就算是武将,有徐达常遇春这种SSR级别的神卡珠玉在前,别说是胡惟庸了,就算蓝玉要发迹,也得等到三十年之后。
 
  武将圈压力大,文人圈里压力也不小,朱元璋是个懂得吸纳人才的君主,他手底下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李善长也好,刘基也罢,甚至就是纯文人类型的宋濂,似乎含金量也要比胡惟庸要高出不少。
 
  骏马有奔袭千里的本领,可没有人骑着它,很多地方它也到不了,做人也是如此,你有一飞冲天的志向,可是你光努力不行,你还需要有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在人生平凡或者是困顿的时间段里,你只能默默等待。
 
  十分羡慕公与侯,就算做梦也风流。
 
  如今落魄江南道,要和天公借枕头。
 
  这一等,就等到了大明开国的前夕。
 
  大明开国之前,胡惟庸要么是在中央做普通文职,官儿要是稍微做的大一点,那就是地方官。
 
  至正二十六年,距离明朝开国只剩两年,胡惟庸还在湖广地区不声不响的做按察佥事,等到大明开了国,想要再调回中央可就难了,到那时谁还会记得他是谁?
 
  实在是逼得胡惟庸没办法,于是他拉关系走后门,联系上了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可以说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的首席智囊。
 
  朱元璋早年创业的时候,那也是个愣头青小伙子,他也时常感到迷茫,有一回朱元璋就感叹,说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四方可以平定。



  (汉高祖刘邦绘像)

  李善长当时是这么告诉他的:秦末,天下大乱,高祖刘邦一介布衣,他宽厚仁爱,知人善用,赏罚分明,五年时间就平定四方,您要是肯效仿高祖,天下早晚是您的。
 
  您看,李善长的这个思维和境界,注定他就不是一般人,他在朱元璋集团里一直是核心管理层,是高层,那么既然想要调动工作,找李善长来帮忙那肯定是不二之选。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早午晚餐,为了能赶在明朝开国之前,从地方调回中央,胡惟庸掏空家底儿,贿赂了李善长二百两黄金,终于如愿以偿的在李善长的安排下调回了南京朝廷,成为了一名太常寺卿。
 
  这个工作,管礼仪祭祀,说来说去还是闲职,好在胡惟庸这个人很有韧劲,吃苦肯干,工作能力也相当不错,在政治环境中,这样的人不是缺机会就是缺平台,现在平台有了,机会给了,胡惟庸狠狠发力,很快一路升职,干到了左丞相。
 
  左丞相,这个职务是百官之首,属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老子,他胡惟庸说话最为算数。
 
  当然了,这其中少不了李善长的提携,为了巴结李善长,胡惟庸不惜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目的只不过是要和李善长结个儿女亲家。
 
  对于胡惟庸这种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来说,他当然未必真的那么热衷于要和李善长做亲戚,他 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在仕途上得到李善长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李善长也不是杨素,胡惟庸更没有李密牛角挂书的闲情逸致,他帮助胡惟庸的理由也很简单,这洪武四年李善长就告老还乡了,他必须要在朝廷里留个眼线,而胡惟庸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李善长没想到,胡老兄可不甘心只做一个眼线。


 

  (李善长题跋像)
 
  洪武三年,胡惟庸击败了竞争对手杨宪。
 
  洪武四年,胡惟庸斗倒了只会风花雪月的汪广洋。
 
  洪武八年,刘基,也就是民间传的神乎其技的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前脚去探望,后脚刘基就死了,坊间传言,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毒杀了刘基。
 
  在政坛里,胡惟庸杀伐果决,从不拖泥带水,他冷酷无情,为了爬上 的权力位置,任何阻挡他的人,在他的眼里都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总结来说,胡惟庸这个人,手段有,能力有,唯独品德,没怎么有。
 
  根据史书记载,这哥们做丞相的时候,贪污过,腐败过,拉帮结伙过,党同伐异过,收过贿赂,制造过冤假错案,这位老兄洪武三年的时候就是参知政事,洪武四年的时候就是中书左丞,这俩职务都相当于是宰相的副手,洪武十年就到顶了,成了左丞相。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打李善长把他领到了中央朝廷里,胡惟庸就一直在权力高位上游走,干的都是位高权重的职务,他手握大权却劣迹斑斑,整天为非作歹,不干好事儿,这些事儿朱元璋都看在眼里,都门清,可皇帝却从始至终都无动于衷。
 
  奇怪,这还真是奇怪。
 
  别的不说,光是贪污腐败这一条,其实就已经触犯了皇帝的逆鳞。
 
  作为被元末黑暗统治所迫害,被无良无德的官吏所欺压的典型例子,朱元璋这个人,对贪污可以说是零容忍。
 
  皇帝规定,本朝官员贪污不用多,六十两银子以上就杀头。
 
  皇帝又规定,老百姓如果发现官员违法乱纪,可以直接抄起绳子就把官员绑到京师来,朱元璋亲自为民做主,沿途人等不得阻拦。
 
  皇帝还规定,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僚一定要严肃处理,要把他们皮扒下来,然后填充柴草,做成稻草人之后放到地方衙门的门口来以儆效尤。

  (明太祖朱元璋绘像)
 
  按照朱元璋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脾气秉性,胡惟庸这样的大臣,他早就该死一万回了。
 
  光是贪污腐败还不算,胡惟庸野心勃勃,做事那简直叫一个肆无忌惮。
 
  在朝廷里,说他是左丞相,其实不如说他是独相,满大明朝除了皇帝他不敢杀,剩下就没有胡惟庸动不了的人,官员任免,生杀予夺,那就都只是胡惟庸一句话的事儿。
 
  胡惟庸想干什么,不用跟皇帝报告,大臣们送上来的折子,他先看,他看完之后再决定哪些能给皇帝看,哪些不能让皇帝看...
 
  这已经不是权臣了,这简直是铁杆奸佞,这更加是已经侵犯到了朱元璋的管理权了。
 
  哎嗨,老朱同志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没反应,大臣们反应可太大了,大家实在是觉得奇怪,咱们的这位皇帝,从来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仅时人觉得奇怪,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禁啧啧称奇,纵观朱元璋一生,这位仁兄可是很喜欢杀大臣的。
 
  替朱元璋捯饬漠北的蓝玉,给年轻时候的老朱算卦的周德兴,横扫大漠的傅友德...还有朱亮祖,冯胜,廖永忠,甚至是那个“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的茹太素。
 
  这朱元璋要是杀起人来,不分青红皂白,无论好人坏人,简直是无差别的。
 
  你惹到朱元璋了,被杀,你没惹到朱元璋,还是被杀。
 
  这种程度的杀戮之下,多有不法的胡惟庸也早就该死了啊?
 

  哥们偏偏就不死,不仅不死,反而活得越来越滋润。

  (徐达绘像)
 
  重量级开国功臣徐达把胡惟庸作奸犯科的事情都看在眼里,恨得牙痒痒,上疏弹劾,朱元璋只是一笑了之,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拼着一条老命死谏皇帝,皇帝也只是表示知道了知道了,随即称赞吴伯宗勇气可嘉,之后就没了下文。
 
  胡惟庸在官场上仿佛穿了防弹衣,仿佛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真是刀枪不入,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对别人要鸡蛋里挑骨头的朱元璋,对胡惟庸却只有无限的包容,那意思简直就是,老胡你就作吧,你作的越狠,我奖励你越多。
 
  代入一下胡惟庸的视角,他简直是爽翻了,自己贪污就捞了不少钱了,皇帝还不停的封赏自己,自己的官儿做的已经顶天大了,皇帝还猛猛的给自己进爵,同僚弹劾自己,皇帝给自己解围,皇帝完全是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这一切,这荣华富贵,这滔天权势,是不是真的是自己应得的?
 
  从军帐中的小吏,到如今的大明丞相,其中多少辛酸,多少波折,多少政治斗争,多少次置之死地而后生,胡惟庸一路拼杀,击败了所有的对手,终于走到了今天。
 
  他的成功之路,之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不亚于开局一个碗的朱重八。
 
  以他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来看,我们要承认,他是个聪明人,但是很显然,他还不够聪明。
 
  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应该会意识到一个十分经典的定律,那就是古往今来的权臣,几乎就没有一个善终的。
 
  拍着胸脯问问你自己,你又不是郭子仪,你也不是马大脚,人家朱元璋凭什么对你这么好?
 
  李善长在利用胡惟庸,而胡惟庸也利用了李善长,那朱元璋自然也是在利用你胡惟庸。
 
  朱元璋利用胡惟庸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皇帝要废黜已经执行了数千年的丞相制度,他要把丞相的这个职务给彻彻底底的废除和抹杀掉,而想要完成这个目标,胡惟庸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权力宝座)
 
  詹·拉·洛威尔曾经说过: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
 
  朱元璋已经是皇帝了,再往上,他只能是和上天较劲了,所以他只会看向四周,他要看看,他的身边有哪些因素对他的皇权有较大的威胁,他要积极发现这些威胁,并且予以清除。
 
  开国皇帝最大的政治威胁,当然就是开国功臣,可是朱元璋心里也有数,功臣迟早会被自己杀完,对他本人来说,或者对他朱氏皇族的子孙后代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宰相职务。
 
  历朝历代,宰相手里的权力总是让皇帝坐立难安,相权和皇权总是会不可避免的起冲突,你遇到个好人做宰相,他还能帮你分担分担工作,可谁能保证自己治下个个都是王安石?怕就怕宰相变权相,相权抗皇权,这有一个权相出来可以杀掉,可杀掉一个还有下一个,杀掉下一个还有下下个,为了一劳永逸,这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丞相职务的“物理消除”。
 
  有读者可能说了,朱元璋是皇帝,天下是他老朱家的,朝廷是他朱元璋开设的,他想要把丞相这个职务给拿掉了,那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吗?
 
  理论上是这样,可实际上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丞相制度,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朱元璋的时代已经一千多年了。
 
  如此漫长的时间,丞相制度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已经习以为常,已经变成了理所应当——只要有皇帝,那就应该有丞相。
 
  你朱元璋要把丞相这个职务废黜了,你在干什么?你在和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对着干,你在破坏约定俗成的规则,你能轻易实现吗?

  (明朝大臣)
 
  多少文人士子会反对,多少文武百官会劝谏,这么大的职务说拿掉就拿掉,会不会引起朝野动荡,时局不稳,会不会造成巨乱?你这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说白了,他朱元璋的帝王权力,大不过天下人都认可的制度,因为皇帝这个职业,也是制度下的产物。
 
  所以,朱元璋需要胡惟庸,而且必须是胡惟庸。
 
  干过中书丞相或者左右丞相的人,有很多,汪广洋是个比较纯粹的知识分子,搞不出什么大风大浪,刘基心眼太多,朱元璋未必能调理的了,李善长老谋深算,不一定会上当,徐达是武将,做宰相只是挂职,大部分时间都领兵在外,只有这个胡惟庸,他对权力足够迷恋,他对高位足够贪婪,最重要的是,他足够坏,而只有这样一个坏到 的人,他在丞相位置上的所作所为,才可以彻底的抹黑丞相这个职务,让丞相这个职业失去公信力,让丞相这个职业充满污点。
 
  没有胡惟庸,朱元璋要废黜丞相制度,人们会说古往今来的丞相都干的好好的,历朝历代都有丞相,你凭什么说拿掉就拿掉啊,人们会给朱元璋上压力,因为朱元璋没有正当理由。

  而有了今天的胡惟庸,当朱元璋一举废黜丞相制度,并且不允许以后有任何人再担任丞相,也不允许这个职业以任何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只会哑口无言,因为胡惟庸,早已经把“丞相制度的脸面”,全都丢尽了。

  (老子李耳绘像)
 
  看来,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明太祖不仅喜欢删改《孟子》,他闲着没事也应该读过《道德经》,因为李耳早就说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禁锢住一个人,你要懂得先把他放走,想要削弱一个人的力量,你必须先给予他力量,想要让一种事物衰败,必须先让这个事物兴盛,想要从一个人的身上拿走一些东西,你必须先懂得对他进行给予。
 
  聪明一世的胡惟庸以为奋斗到有明以来第一权臣的位置上,全靠他自己,其实他不理解,他今天的一切,全都来自于朱元璋的造就,或许朱元璋在多年前的某一天就已经选中了他,朱元璋甚至有意无意的引导他走上邪恶的道路,把他培养成了恶贯满盈的权相,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在有朝一日清算他杀掉他的同时,废除丞相的职务。
 
  邪风独影乱世来,偏要爱慕此生才。
 
  一心二性三缭乱,恨向秣陵命更哀。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二,朱元璋以各种罪名(简直说不过来)诛杀胡惟庸。
 
  同时,朱元璋宣布废除丞相制度,敢有复议者,诛灭九族论处,自此大明天下再无丞相。
 
  奉天殿上的大臣们两股战战,寒蝉若禁,他们以为胡惟庸的死代表了一切终于结束,可他们不会意识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真正的清洗,才刚刚开始。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