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如果能让他放开了大胆干,他巴不得把那些元人都灭了,以免后顾之忧。
不过他身后有马皇后,马皇后真不愧是千古四大贤后,她和那些文官一起规劝朱元璋,劝他将蒙古人赶走就行了,别赶尽杀绝,毕竟那些人中还是有不少普通的老百姓的,他们又没做错什么。
虽然朱元璋是“驴脾气”,谁的话都不爱听,但爱妻马皇后都开口了,他只能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于是他给了那些元人,让他们赶紧拖家带口回北方,不过元朝官员和不愿投降的那批,该杀还是得杀。
那么问题来了,城中如今有近十万蒙古女人,他们有的是那些叛军、蒙古权贵们的妻女,有的是被丢弃的普通百姓……这些人杀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时间让朱元璋有点不知该怎么办了。
连着开了好几天会,最后也没商量出个对策来。
但是后来,朱元璋还是想到了个法子,完美“解决”掉了这些蒙古女人,只不过他的手段,是真的狠啊……
风雨欲来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出身贫苦,原本只是安徽一户农家的孩子。
朱元璋父亲名叫朱五四,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汉人农民,只能以数字为名,在元朝统治下,家中连片薄田都没有。
元朝的制度将社会人群分为四等,汉人和南人被贬为最底层的“贱民”,在元朝的蒙古统治者眼中,他们没有资格享有土地,更没有资格被视为平等的人。
朱元璋从小就生活在元人的压迫中,全家人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在他很小的时候,朱元璋不知从哪里捡来半块烂掉的烧饼,兴冲冲跑回家,给他已经许久没进食的父母吃。
可当他回到家以后才发现,他的父母已经活活饿死许久了……
年幼的朱元璋跪在地上磕头,混着泥巴和眼泪,把那干巴的半块烧饼咽下肚,好不容易恢复了些力气,才将父母安葬。
野史上说朱元璋很爱吃烧饼,当了皇帝以后也三餐都要见到饼子,很多人猜测,对他来说烧饼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但凡当年他父母来得及吃,可能也不至于早早去世了。
为了讨口饭吃,朱元璋离开了家乡,进入寺庙出家为僧,然而寺庙中同样缺乏食物,不久后便把他赶走了。
如此一来,朱元璋只能以僧人的身份沿途化缘,继续过着艰难的生活。
不过朱元璋没有沉沦,他一边流浪,一边了解天下的局势,也彻底看清了元朝的统治暴政。
红巾起义
元朝的统治者们对待南人和汉人残酷至极,他们不仅控制着土地,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汉人施加压迫。
据传在某些地区,蒙古贵族甚至还保有“初夜权”,意思是新婚的汉人女子,必须要先成为蒙古官员的玩物,然后才能回家和丈夫圆房,许多女子不堪受辱,便选择了自我了断。
这种种暴行,尤其是对汉人女子的残忍行径,使得汉人心中对元人的仇恨愈发深重。
朱元璋也是如此,他也有母亲,也有姐姐和妹妹,一想到那些元人的行径,他就恨得目眦欲裂,发誓要将这些人赶出中原。
终于机会来了,元朝末年,各地义军揭竿而起,朱元璋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巾军。
在加入郭子兴阵营后,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勇武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这支军队中的领头羊。
郭子兴慧眼识珠,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朱元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红巾军的核心人物。
后来朱元璋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他统一江南,建立了以应天为都城的大明朝。
然而,尽管元顺帝已经北逃,元朝的余部仍然在各地负隅顽抗。朱元璋知道想彻底消灭元朝的势力,还需要更多行动。
十万蒙古女眷
1368年初春,江南的大地已经开始苏醒。
朱元璋正站在应天府的城楼上,俯瞰着这座满目疮痍的古城。
“元朝气数已尽,南北的局势如今尽在掌握。大都易手,元顺帝仓皇逃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尽快拿下蒙古人。”朱元璋声音低沉,向身边的徐达下令。
“可是陛下,俘虏的这些蒙古女人该如何处理?她们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可关乎民心啊。”徐达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朱元璋其实也有点头疼,他目光透过窗棂,落在不远处正被安置在城外营地中的那群蒙古女人身上。
她们是曾经的贵族,如今却沦为俘虏。
朱元璋其实是有些小脾气在身上的,他一想到曾经元人对汉族的压迫就生气,但是他也不屑于做一些小人行径“报复”。
朱老板心中还是有底线的,他也知道,这些毫无话语权的女人也是无辜的嘛。
朱元璋微微点头沉思片刻,转头对徐达说道:“将军们的意见如何?”
徐达稍作停顿,斟酌着用词:“陛下,有些说把她们赏赐给有功的士兵;也有一些人建议,将这些女人送往边疆,成为劳役,既能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也能增强边防的稳固。”
朱元璋听完眉头微皱,总觉得这样多少有点不太人道,于是便没再说话,自己在心中思量。
后来,朱元璋苦思冥想好几天,终于想到了解决她们的法子。
“这些蒙古女人不能杀,也不能放。”朱元璋在早朝上说,“要让她们成为明朝的一部分,让她们的后代融入这个国家。”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传令下去,从今天开始,命令蒙古族女子学习汉文化,并且只能与汉人通婚。”
后来朱元璋听说,蒙古有“儿子继承母亲,弟弟继承嫂子”这种逆天传统,当时脸色就黑了,他下了死命令,决不允许再有这种习俗,否则就处死。
总之,朱元璋最后的处理方式就是,留下这些蒙古女人,让她们和后代融入汉族,最好能消除两族之间的偏见,实现真正的统一。
暴力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唯有民族的融合,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稳定。而这个决定,也成为了历史转折的一部分,为大明朝未来几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不得不说,朱元璋虽然脾气不太好,但他做事还是很有一套的,他知道要怎么做,才真正能让国家延续下去。
最终归宿
自朱元璋颁布命令之后,留在大明的十万蒙古女眷,纷纷在官员的监督下换上了汉人的服饰,努力学习汉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蒙古女人被安排与明朝汉人男子通婚。
刚开始有很多人不同意,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的汉人将领,他们不愿娶蒙古女人,心中还是对她们心怀怨恨,有些甚至会殴打自己的蒙古妻子泄愤。
朱元璋知道了以后非常生气,他觉得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既然嫁给你了那就是你老婆,男人咋能无缘无故打老婆呢?
于是他下令狠狠责罚了那个殴打妻子的将领,也算是杀一儆百了。
其他人一看,皇上这是来真的,于是也不敢再造次了。
久而久之,大家都接受了这些蒙古女子,也愿意和她们好好过日子了,当时汉蒙两族的关系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其实这些政策一开始不只是汉人不满,蒙古女人也很不满,她们虽然没有犯过什么罪恶滔天的错,但骨子里也不愿意和异族通婚。
不过后来,蒙古女人们还是融入大明,她们曾是蒙古部族的未来,如今却成为了明朝的一部分,她们下一代的孩子将会是汉人。
血脉的融合,文化的渗透,不仅能让两族团结,还潜移默化的削弱了周边蒙古族对汉人的恨意。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随着这些蒙古女人逐渐融入汉人社会,明朝与蒙古的关系也逐渐趋于稳定。
那些曾经强大的蒙古部族,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散,他们的后代逐渐失去了过去的记忆,成为了大明的一部分。
而朱元璋也在历史的潮流中,成为了一个传奇帝王,他的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那些女人的命运,也为明朝的未来奠定了基石。
结语
朱元璋在消灭元朝后,选择让蒙古女人融入汉人社会,逐步同化。
这一策略表面上是仁慈的,但其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政治谋划:通过文化同化与民族融合,削弱蒙古人的反抗力量,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定。
所以说,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他的雄才伟略,非一般人所能敌。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