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强敌初试锋芒 街亭大战司马占上风
公元223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双方大军在街亭展开激战。此战蜀军主将马谡战败,不战而溃。魏军得胜后,继续南下追击。蜀汉只得退守成都。当司马懿率领10余万大军来到成都城下时,竟见城门洞开,诸葛亮抚琴独坐城楼。
司马懿推断诸葛必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当即下令退兵。这一空城之计,诸葛亮可谓是机智过人。然而在此之前的街亭大战中,却是司马懿占了上风。这标志着两位敌国名将之间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曹魏实力强大 司马懿深谙大局
当时魏国已然实力强大,国之根基已稳。而诸葛亮一心恢复汉室江山,却力有不逮。北伐的成败,直接关乎蜀汉的生死存亡。
司马懿作为魏相,深谙大局。他明白蜀国一旦灭亡,自己在朝中地位就会被边缘化。更有甚者,未必保得性命。因为曹氏宗室一直对氏族势力极为忌惮。
所以,司马懿并没有因为空城计就掉以轻心。他定然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当机立断,果断下令全军撤退,为日后斗争留有余地。这一退兵之举,也为两人之间的较劲,拉开了漫长的序幕。
诸葛孤注一掷 司马深藏不露
而诸葛亮之所以铤而走险,也是基于蜀汉当时的困境。他必须孤注一掷,以挽狂澜于既倒。此时蜀汉君临蜀中,实力单薄。国家存亡系于一身,诸葛亮不得不战。即便面临万分险境,也在所不惜。
与之相较,司马懿则深藏不露,步步为营。他明白作为魏国重要臣子,不能擅自出击,置国家大局于不顾。于是便以疑虑重重为借口,下令撤军。
这也正说明两人处境和立场迥异。诸葛亮若失败便成败兵,一死而后已。司马懿则要时刻顾全大局,不能冒进。
曹魏多次北伐 力保蜀汉苟延残喘
此后十余年间,诸葛亮数次率领蜀军北伐。而司马懿也数次亲率大军前往抵抗。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打通通道,使蜀汉直接威胁魏国腹地。这对魏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然而司马懿却从未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蜀军。因为他心知一旦蜀汉灭亡,自己就会失去价值。曹魏朝中势力重新洗牌。到时自己就会一命呜呼。
所以,司马懿率军抵抗蜀军,也仅仅是为了守土。从未真正去追击诸葛亮。这使得蜀汉能够苟延残喘了十几年。在这期间,诸葛亮一波未遂,最终病故沙场。
可见,当年诸葛亮与司马懿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直接导致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两人各懂大局,做出的选择让历史变得扑朔迷离。
然而终究还是司马氏一族在这场权谋博弈中胜出。但若无诸葛亮和姜维的死战,这样的大一统也许不会来得那么轻松。所以说,英雄与奸雄共生共存。正是这互相制衡,成就了 的三国鼎立之势。而今渐远,却是永流传。历史的齿轮因为他们转动,所以我等才有关山海间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遐想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