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是,网易突然进行部门裁并,杭州的网易教育产品部并入北京的网易有道;网易严选从邮箱事业部独立为一级部门;几大部门裁员, 比例接近50%。
在此之前,风光无两的小黄车ofo一蹶不振,连押金都无法及时退还。一度广告铺天盖地的人人车也对员工下了手。作为共享经济的标杆的滴滴整体官宣“过冬”,裁员比例占到全员15%,涉及约2000人。京东则宣布进行“ 打击”——到年底要对10%的高管进行末位淘汰……
实际的行业环境确实有寒冬的意味,众多顶着耀眼光环的互联网公司在短时期内进行大规模调整,甚至出现了过山车般的剧变。
但情况真如所说的那么糟吗?
寒冬这个词,已经被媒体用坏了。但凡大环境和行业有点风吹草动,就有人嚷嚷“寒冬来了”。但来了这么多次寒冬,不但没把企业全都“冻死”,反而挤去了泡沫,让存活下来的行业发展更趋于良性。
一年有四季,除了寒冬,还有春夏秋。行业也是一样,有潮涨就有潮落,发展中的起伏高低再正常不过。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感觉太好,跑得太快,多数企业只顾烧钱,却没来得及准备“冬粮”。
作为全新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之快速、对人们生活影响之深远、给其他产业带来的变革之剧烈,前所未有。而其间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则大大触动了人们兴奋的神经。特别是互联网经济自由、平等、充满创新活力的原始属性,让年轻的草根阶层得以依靠智慧、才华、努力、机会和运气,比之前的任何一个产业都能更快地获得巨大的财富和令人炫目的成功。这些,都给了人们过高的期望。
另外,互联网不顾一切的扩张,资本的推波助澜难辞其咎。本性逐利的资本大举涌入,使互联网从原来的快跑,不由自主地变成了狂奔。
行业出现虚热,降温就是迟早的事情。脱虚就实,去芜存精,亡羊补牢,扎稳脚跟,再进入下一轮升级。这样看来,“寒冬”也是行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要经过的历程。
但不可回避的是,过冬的时候,企业的本能就是缩减费用,降低成本,那么营销是不是也要“凉凉”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活下去是第一位的。要活下去,就要维持品牌的影响力,在冬天里,无名之辈和被人忘记,对企业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其次,竞争加剧,除了优化管理、降低成本外,只有把产品、服务卖出去才能收回钱来“过冬”;只有比别人卖得更多,才能比别人熬得更久,活下来的希望才更大,所以营销愈发显得重要。
第三,缩减市场费用并不是不做市场,而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意味着营销的要求和标准比之前更高了。
所以,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寒冬对于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的营销企业的影响并不大。相反,市场重新洗牌后,运营规范、经验丰富、资源深厚、说到做到的营销企业会获得更多的优质客户和合作机会,市场也将为他们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