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挺进企业健康新赛道!平安健康险赋能职场健康
身为“打工人”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数据显示,我国高血糖人群已超1亿,高血压人群已超2亿,高血脂人群已达4亿,超重人群已接近5亿。此前,平安健康保险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企业健康管理研究团队发布的企业健康指数案例显示,16项健康维度中,吸烟、不平衡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以及过量饮酒4项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在无形中侵蚀着“打工人”的健康,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日,平安健康保险联合安顿健康启动“数字化健康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围绕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减重开展科研合作,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职场人士提供涵盖营养、运动、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全流程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项目中,平安健康险将关注点由个人延伸至企业,重点关注企业职工,依托动态实时的健康评估监测、健康风险预警系统,帮助企业形成对员工健康的“评估+监测+预警+管理”闭环服务。
为何“打工人”的身体健康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建立健康管理意识?健康险公司在国内企业的健康管理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为了解上述疑问,记者对话平安健康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平安健康保险医健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朱友刚指出,当下,人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内涵需求已从基本医疗转向综合健康。“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目标与倡导一致,前置干预生活方式有助实现让医学及健康回归生活。”
健康中国战略下,“打工人”健康受到广泛关注
谈及将关注点由个人延伸至企业,推出针对员工健康的“评估+监测+预警+管理”闭环服务,朱友刚表示,这一市场存在广阔空间,“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企业对员工的健康关怀将成为衡量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未来,不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层都将关注员工健康。”
如上所述,数据显示,在当下,吸烟、不平衡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以及过量饮酒4项不良生活习惯正在增加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而上述4项疾病已构成我国近60%的死亡病因。
一是从我国当下的政策看,朱友刚表示,“‘2030健康中国战略’已被提出。企业有责任与义务对员工健康负责。甚至对国有企业而言,有专门的社会责任局对企业健康发展作出规划与要求。”
二是结合国际经验看,朱友刚指出,全球范围内,企业对雇员健康都负有责任,需要给职工配备相关保险。
三是结合我国当下社会情况,朱友刚指出,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企业就被允许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员工配备补充保险。
“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企业健康保险已经有很多机构、主体参与,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出满足不同企业、不同人群、不同职业需求的健康险产品、配备相应的增值服务。”朱友刚分析指出,“我们设计出了业内第一个从医疗健康服务切入,将企业补充保险作为兜底的新模式。其突破在于,过去是就保险谈保险,重点在于保障、保额、价格,现在是从风险出发、在过程中辅之以健康管理。”
朱友刚对记者透露,当前,平安健康保险推出的新模式在市场中已得到良好反馈。“上述项目市场中更多是央国企、外资、大型民营企业在做。针对中小微企业,我们更多推荐的是‘企业主+合伙人+家庭’模式。”
险企介入有助于帮助员工形成健康管理观念
朱友刚提及,在未来,员工的健康水平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有诸多企业奉行“效益至上”的行事准则,在关注员工创造收益的同时较少关注其生理、心理健康。
提高员工健康水平对企业来说是否意味着经济效益的减损?如何帮助企业员工搭建有效的健康管理观念?
林晟表示指出,从更长远、更科学的角度看,关注员工健康水平并不必然提高企业成本,甚至可以减少企业无形中的损失、助益其长期发展。
“例如,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的影响。”林晟表示,“ 的亚洲心理健康指数显示,43%的新加坡员工表示心理健康影响了工作效率。其中,1/3的人发现自己难以集中精力。焦虑和抑郁导致的生产力下降每年给新加坡造成157亿美元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2.9%。与压力有关的疾病每年花费该国约31亿美元。”
从企业角度出发,林晟指出,以企业健康评估为起点制定福利保障与服务方案,“一是给企业带来产能的优化,实现稳健经营;二是让员工增强获得感与凝聚力得到增强;三是使得企业文化更好穿透。”
林晟表示,“从国家政策与企业预算角度看,企业本就有责任为员工健康‘买单’,保险公司的责任在于帮助企业有效使用健康保障预算,让钱花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朱友刚进一步指出,当下,保险公司的介入有助于帮助企业员工形成健康管理观念。“员工个人、企业负责人、保险公司这几个主体关心健康的角度是不同的。企业负责人是被动,但保险公司是主动。不止关心,保险公司有动力、有能力去做员工的健康评估、健康管理、风险预测,更能帮助员工形成健康管理观念。”
据介绍,未来,平安健康保险将在三方面发力:为企业打造更高效的健康解决方案,为企业经营赋能;为职场人士提升健康意识,促进员工健康水平改善;为社会减轻医疗负担,创造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环境。
同时,平安健康保险也在持续探索“保险+“产业融合,不局限于传统的事后理赔,前置化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健康管理服务等逐渐融入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多场景服务流程中。
科技赋能 已启动“数字化健康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
针对上述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健康保险已启动“数字化健康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
林晟对记者介绍,“数字化健康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依托大数据系统,可通过智能手表以两分钟一次的频率采集个体数据。“具体每天大概有2000组,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实现对健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区别于市场中已有的传感设备,林晟总结,“我们推出的智能穿戴设备一是指标全,除了运动、睡眠还有血糖、血压、心跳、呼吸、血脂、尿酸、血管等;二是全时,每两分钟采集一次,戴上14天可对个人进行建模;三是可以预测健康风险,主要是围绕在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风险上;四是预警,现在主要是脑卒和心梗。”
林晟介绍,公司推出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不间断的持续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对每一个个体的健康监测与趋势风险预判,从而了解企业员工身体情况的变化,预测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疾病。
针对数据收集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林晟表示,公司重点关注合规风控,所有数据的收集、使用都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法争取用户授权。“持续不断的数据是健康管理落地的抓手,一年一次的体检和筛查还是无法形成全面的预判。”
朱友刚指出,上述“数字化健康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有利企业、员工与保险公司三方,在有利员工掌握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预防的同时,其形成的健康管理意识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做好风险减量管理。
“除去日常的数据收集,我们已经与几家大型企业达成合作,设立企业医务室,对员工的工作环境有一线的考察和指导。”朱友刚表示,“这也是风险减量的一部分。我们是主动管理者的助手,希望真正解决员工突发的紧急救助问题。”
面向市场及平安健康险未来发展路径,朱友刚表示,“保险公司转型,一靠产品创新,二靠增值服务。产品创新的竞争力是有限的,因为保险公司面对的是同一片市场、适用同样的规则、使用同样的精算逻辑;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在于企业健康服务。”
朱友刚表示,企业购买保险的本质需求在于风险保障,健康服务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赔款是兜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健康。行业已经有了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即将融合的共识,问题是怎么融合?”
朱友刚表示,“我们希望做‘一张皮’、一体化——不能让保险是保险、医疗健康是医疗健康的分割场面延续。让医疗健康管理成为保险风险减量的一部分,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员工的健康问题和保险公司的转型发展问题。”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