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的同学回忆,王在中学毕业后,找工作很难,一开始只能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后来经人介绍,才能到一所中学当老师,“是个文绉绉的人,话不多,可能是身份敏感吧,他不怎么和我们说话,所以没深交。”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王晓玉才得以在美国和父母再次见面,此时,王晓玉已近40岁。而王家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他的弟弟王屏生则在台湾成功经营着家具生意,从后来王晓玉的际遇来看,父母对于将其遗留在大陆颇为自责,并在经济上多有弥补。
王晓玉在美国待了半年。公开资料显示,这半年时间里,王晓玉对美国商业社会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一篇报告。回国后,这份报告最终被送到安徽省分管 工作的领导手中。
见过了世面的王晓玉不愿再待在国内,他在1980年左右去了香港,此后长年居住于此。其间,王开始尝试经营家族生意,一开始做的是国际贸易。应该说是在家族的支持之下,王晓玉开始成为一位商人,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对于其在香港的经历,外界鲜有知晓。而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台湾媒体爆出,在港期间,王曾经和一名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后来王晓玉移民美国,一走了之。这名同样被遗留的儿子,现已年近30岁,并欲认祖归宗。但据说,王晓玉对其态度冷淡,一直不闻不问。
1989年,王晓玉再次回到大陆,此时的他已经摇身变为美籍华人,当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在大陆生活多年,而政治嗅觉敏锐的王晓玉看到了商机。这一年,他带着弟弟王屏生在顺德创建锡山家具厂,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家具出口,后来他被称为“家具大王”。
产量仅200万件的“家具大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工业园港前北路25号,这里是锡山家具现在的厂址。远看,厂房已经颇显老旧,厂房前的广场上摆放着大量铝合金椅子和金属废料。
家具厂的正门一侧树立着一块招工牌,其上 员工试用期工资1800元以上,试用期后工资3000元至6000元,远处一条依稀上书“计件月工资高达5000元以上”的横幅已破损难认。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成立已逾20年的公司也难逃“用工荒”的波及。
8月23日下午5点半,下班的员工从正门鱼贯而出。门卫管理严格,两名保安仔细检查着工人们的提包和摩托车的后备箱,据保安向记者介绍,此举“主要是防止员工偷窃”。
这些底层的工人对于自己的老板是谁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姓王,很少来厂这边,高层都在总部办公。”一位锡山家具厂的喷漆工走出大门之后,一边迫不及待地点烟,一边对记者说道。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