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和尚坐缸三年肉身不腐 表达了信众对有德高僧的尊敬之情(2)
时间:2016-01-11 13:37 来源:之间网 责任编辑:凌君
我们就会按照佛教的传统做法,给他装金,成为肉身菩萨像,把他供奉起来,也是作为后人见贤思齐,学习的榜样,作为修行方面的学习榜样。因为他肯定要修行,才能达到肉身不坏。
在佛教文化当中,只有获得广泛肯定和赞扬的僧人,才有资格在圆寂之后被镀以金身,成为肉身菩萨受人膜拜。普照寺此举,也显示了福厚老和尚在后辈僧人和信众心里的地位。
作为一种殡葬方式,“缸葬”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到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的人们就会将逝者的遗体放入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而佛教将“坐化”和“缸葬”二者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仪式,并影响到其他的民间信俗。
佛教对“肉身不坏”之追求,最早源于释迦牟尼佛。后世僧人选择“坐缸”,主要也就是为了成就所谓的“肉身不坏”,我国历朝历代的文献也多有记载。高僧坐缸尸身不腐,后辈僧人和信众会为他铸上金身,当做肉身菩萨来供奉。
直到现在,我国多地仍有肉身菩萨的金身塑像存在。国内最为出名的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上的肉身菩萨,有据可查的就达14尊,现在能看到的还有5尊。今年三月,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一尊中国千年古佛,荷兰专家对它进行CT扫描后,发现佛像内藏着个打坐和尚。而三明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的村民认为,这尊佛像很可能是1995年被盗的“章六全祖师像”,也就是一尊在北宋年间就铸了金身的肉身菩萨,政府和民间正在全力追回国宝。而泉州德化九仙山灵鹫岩寺里,据传也供奉着唐朝高僧邹无比的真身塑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种宗教共存的泉州,佛教的“坐缸”和肉身菩萨文化也影响了本地的民间信俗。民众把生前做过巨大贡献、受人敬仰的人物以“坐缸”的方式殓葬,并塑成金身。永春百丈岩内也供奉着一尊罕见的宋代肉身佛,原名马金英,因为她孝感动天而受到百姓爱戴。南安水头镇埕边村,传说两百多年前有一对姓高的姐妹,医术精湛,常行善事,老百姓非常感恩,在她们逝世之后,把她们塑成了肉身佛,专门建寺供奉。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