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明操控提线木偶,深情表演。
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阳 文/摄
“盼望奴夫早日归来,合家团圆共享天伦……”舞台上,干练的林智明一边以优美的闽剧唱腔演唱,一边操控着手中的提线木偶转身、拂袖,完美地演绎剧情。
这是上周六在塔巷20号闽韵兰轩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提线木偶艺人林智明又一次为闽剧爱好者们演出。上月,她的新三山提线木偶戏技艺入选鼓楼区第五批非遗名录传统戏剧项目。
13岁迷上闽剧
唱成青衣红角
林智明1963年出生于闽侯尚干镇洋中村。她十三岁时,闽侯的乡间文艺开始复兴。
“尚干闽剧团第一次演出是在尚干祠堂,那个晩上我去看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闽剧。”林智明说,当时她还在上初中,她想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去剧团学闽剧,但父亲不肯。后来她找了一位堂伯父去做思想工作,父亲才同意她去学。那时,尚干闽剧团有请专业闽剧人授艺,加上她非常用心,因此学得很快。初中毕业后,她就在这个剧团唱闽剧。
1986年,她拜市艺校教闽剧基训的黄兰贞为师,锻炼自己的手指造型、台步、跑圆场等旦角基本功。将近两年后,她向闽剧名角林淑英学习青衣表演程式、身段、水袖、道白等,又学了半年。
当时,林智明在民间职业剧团唱闽剧,得到观众的认可,许多人指名要看她担纲主角的戏。
为能照顾幼子
改行演木偶戏
林智明接触提线木偶是在1989年底,那时她的孩子不到2周岁。
当时,她还在剧团唱青衣。有一次她回丈夫家乡祥谦镇枕峰村,看了提线木偶老艺人林仁官的表演,颇为过瘾。林仁官知道她闽剧唱得好,劝她学习提线木偶,还说她很快能挑大梁。
唱青衣时,林智明都是晚上在外唱戏,而孩子太小,经常没人照顾。得知木偶戏都在白天表演,这样晚上就有时间照顾孩子,她便拿定主意加入木偶剧团并拜师,林仁官爽快地开出比别人高的工资。
福州木偶戏也是闽剧唱腔,林智明自然能够立马上手。刚开始,师父、师兄提线表演,她只管唱,边唱边学。没几天她就随团去长乐猴屿,一连演了七天。村民说她唱得这么好,一定会很红,这坚定了她演木偶戏的决心。两三天后,她恳求师父教她提线。
师父传给林智明的提线木偶,高约72厘米,通常有16根提线。小生、青衣木偶每个重约两斤半,有的男性角色重达三斤三两。刚学提线时,双臂酸痛难耐,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唱腔好,没多久她就红了,成为乡间提线木偶戏名角。
源于一份爱好
坚守了三十年
上世纪90年代,木偶戏在福州乡间盛行,嫁娶、寿辰、房屋奠基、赛会等许多活动都会请人演木偶戏。在外演出,有时要一个多月才能回家。那时猴屿村演出场次最多,一年中200多天有演出,家家户户都认识林智明。
1996年,林仁官生病,不能演木偶戏了,就把提线木偶的许多家当传给了林智明,包括很多剧本。1999年师父去世,林智明自立门户成立了木偶剧团。木偶戏红火的那些年,许多闽剧、伬唱演员纷纷客串表演木偶戏,有的还加入她的剧团。
林智明说,这几年提线木偶戏班的收入低了很多,许多表演者改行,但她仍在坚守,不想将师父传授的技艺丢掉。
近年,她整理了经典传统剧目《目连尊者》《袁广智》《宝莲灯》,以及《金宝盆》选场和《蔡天寿得天财》《正德帝下江南》片断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每个月,她会在闽韵兰轩进行两三场表演,有时还参加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公益表演,让更多人知晓福州提线木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