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建议鼓励生育刺激消费 网友开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我们却面临着一个困境︰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纷纷提出鼓励生育来刺激消费的新思路。专家建议鼓励生育刺激消费!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口红利”的词汇,它指的是相对较多的劳动力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这个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我们亟需寻找新的刺激消费的路径。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份额增速同比下降6.4%,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在出口面临压力、国内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经济如何发力?中国如何从消费大国变成消费强国?中国物价指数,年内已两度零增长、两次负增长,低物价会给经济带来哪些压力?如何恢复居民与企业信心?11月19日,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有识》栏目对出口、消费、物价、新房改等热点话题进行解读。他认为,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对GDP有拉动作用,比如近期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
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他建议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生育二胎、三胎,在买车、买房方面提供税收优惠,刺激消费;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比例,稳定房价预期。
邓海清分析,中国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挖掘。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既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日韩等东亚文化圈国家,同时也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随着居民就业和收入好转,消费需求重新释放,中国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以下是文字实录:
1、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额降至2750亿美元,同比下降6.4%,降幅大于9月份的6.2%,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出口疲软意味着今年乃至2024年,都需要依靠国内增长源来维持经济发展。 在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国内需求预期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力?
邓海清: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一是消费复苏的拉动作用。中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大幅高于9月的5.5%,也好于预期的7%。疫情的“疤痕效应”消失后,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另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更注重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持续复苏动力稳健。
二是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中央政府加杠杆,通过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等方式拉动基建投资和政府消费。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
2、有观点认为,中国需要一个新的需求来源来取代投资和房地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明显的候选来源是消费者,中国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只有37%,相比之下,美国消费者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为68%。显然,内需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如何从消费大国变成消费强国?
邓海清: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要从以下角度着手:(1)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2)鼓励二胎、三胎,鼓励买车、买房,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消费;(3)增加汽车牌照发放,扩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4)加强优质医疗、养老、教育等资源的供给,满足消费需求;(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比例;(6)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稳定房价预期。
3、中国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时隔两个月再现负增长,年内已两度零增长、两次负增长。PPI同比下降2.6%,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三个月收窄进程,为连续第十三个月下降。在低通胀背景下,政策在促消费方面有哪些空间?PPI持续处于通缩状态,背后有哪些因素?
邓海清:10月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扩张,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具体来看:
(1)10月份石油、螺纹钢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PPI走势;
(2)去年10月PPI环比上涨0.2%,基数较高。
4、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前不久,也有媒体报道,14号文推动新一轮“房改”,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要怎么走,是否有合适的改革范本?
邓海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和城镇化政策导向已经与以前有了显著的不同,不再追求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是追求高质量的城镇化,坚持效率优先,走向“大国大城新城镇化新政”。现在“大国大城”模式下,房地产和产业集聚高度相关。今年被部分人称为“新棚改”的城中村改造则选择在超大特大城市开展,“大国大城”模式下的城镇化效率更高,超大特大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也更加匹配。
从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可以并行,前者解决民生普惠的问题,后者解决品质的问题。当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后,商品房的金融化程度上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会显著减小。
5、在人口老龄化、债务负担沉重,而且人们预期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房地产行业不太可能强劲反弹,这一系列压力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哪里?
邓海清: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过程。在新旧周期交替过程中,旧周期的力量消退较快,新周期的力量还未发展充分,从而对短期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长期来看乐观因素多,新周期、新动能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具体来看:
(1)中国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挖掘。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既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日韩等东亚文化圈国家,同时也低于印度、巴西等国家。随着居民就业和收入好转,消费需求重新释放,中国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2)人口老龄化与房价并无必然关联。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给大家造成一个误解,认为房价的长期决定因素是城镇化、老龄化。但其他欧美国家的普遍规律表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见顶后房价依然在上涨,而且今年日本房价也在上涨。因此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未来不必过度悲观。
(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随着新动能的不断壮大,中国经济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大大增强。
6、今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降至-0.6%,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此轮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企业家信心不足。人们开始发出疑问:企业家为什么不扩大投资,如何恢复企业家信心?
邓海清:从提振企业家信心角度看:(1)完善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减税降费,简化完善各项审批流程,提高便利性和时效性,持续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释放政策稳定预期;(2)倡导竞争中性原则,比如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