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炮制上海楼市谣言? 楼市为何总被谣言缠身?
时间:2023-12-27 16:13 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谁在炮制上海楼市谣言? 楼市为何总被谣言缠身?
近段时间,上海楼市出现数条谣言——
有自称为宝山某小区的业主立下字据表示,为了尽快卖房,只要买方接着还贷,就放弃当初买房时支付的上百万元首付款。经核查,当地并无相关房源,“业主送首付”的字据来自某房产交易经纪人,该人士并没有核实相关信息,只说“消息是转发的”。
还有消息说浦东新区某知名小区房价出现“跳水”,近期房价比去年降价近四成。可调查发现,该小区房价基本平稳,所谓“降价四成”是将去年 成交单价的房源与今年 成交单价的房源相比较,不足以说明整个小区的房价变化。
再往前追溯,还有更多楼市谣言或是聚焦某一房源、或是与某区域房源相关,如“捡到名表送房产”“某区域举办大型活动将带动楼市发展”“某区域经济发展不理想,空置率提高”,等等。可经核查,它们要么来自胡编乱造,要么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谁在炮制楼市谣言?
往往出自利益关联方。
一方面,房产中介机构、房产交易经纪人等难辞其咎。
上海辟谣平台梳理发现,在中介机构或从业者炮制的楼市谣言中,主题不一定是“房价跌了”或“房价涨了”,而是“相关房产很划算”或“相关房产有关注度”。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部分传言因为信息离谱、吸引眼球而通过互联网广为流传外,还有不少谣言只在小范围传播——或者更像“谎言”。比如,有的部分经纪人为了推动交易而捏造出“房源紧俏、有人抢购”“同楼盘出现了类似房源,但价格更加便宜”等消息。
不论谣言还是谎言,本质都是不实信息。从小处说,这些消息会误导房产交易的买卖双方,涉嫌欺诈;从大处说,这类消息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少火眼金睛的网友就此指出,中介机构为了推动交易,不择手段,包括弄虚作假、造谣传谣。
要杜绝这类谣言,得加强对房产中介等从业机构、从业者的管理。但上海辟谣平台发现,有些当事人不认为说谎或造谣须承担法律责任。面对“为什么造假”“为什么传谣”等询问,他们轻描淡写地用“转发的”“忘记出处”等理由搪塞。
殊不知,根据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类行为都可能触犯法律。
此前,上海公安机关曾依法刑事拘留7名恶意编造、传播楼市谣言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大多为房产中介人员,造谣目的也是为了提升个人业绩、吸引眼球。以上案例不仅值得从业者引以为戒,更是提醒相关机构和行业组织,有必要加强对从业者的普法教育,约束从业者的行为。
另一方面,房产类自媒体造假现象也值得关注。
梳理发现,对于“楼市新政”“区域开发将引发楼市变化”等以宏观政策为主题的谣言,其首发者往往是房产类自媒体。与一般中介机构或房产经纪人的造假行为相比,自媒体的造假专业度更高,导致识别难度增加、危害性更大。
在这类谣言中,不仅有小区、房源等个案,还会引用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甚至捏造专家点评或将某些知名人士的公开言论断章取义。相关谣言发布后,更经过房产中介、交易经纪人的传播和“解读”,持续发酵。
对于这类谣言,更要从源头拔起。分析自媒体的造假原因,同样来自利益驱动——有的靠承接广告谋利,由此看中流量;有的与部分楼盘、房产中介存在利益关联,旨在通过造假推动交易。
可见,自媒体造假不仅涉嫌扰乱市场秩序,还涉嫌虚假宣传,违法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依法查处那些涉嫌发布虚假信息、恶意造谣、蓄意炒作、扰乱市场的自媒体,有助于正本清源,规范楼市秩序。
需要提醒的是,面对楼市谣言,公众也要擦亮眼睛。虽然谣言主题各异,但仍有一定的共性:在政策类谣言上,往往以“内幕消息”“小道消息”等形式出现;在涉及具体楼盘、房源的谣言上,往往存在用个案指代整体的情况。可事实上,当楼市有官方消息时,权威机构和渠道都会进行发布解读,公众无须依靠“小道消息”;至于个案信息的查证,也可以通过不同交易机构、不同平台的交叉验证。
良性的市场始终欢迎客观、准确的声音和信息,也始终反对博眼球的炒作,造谣和传谣者终将难逃法律的制裁。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