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会发光的伞……”今年38岁的雷鹏琳是浙江一家小伞厂的老板,他经常收到这样脑洞大开的“许愿”留言。他把网络账号上的留言区变成了设计部,听从网友的建议先后推出“镭射反光伞”“风扇伞”“钓鱼伞”等出人意料的产品,并解决了伞厂曾面临的滞销危机,2023年一年共售出120多万把伞。(据1月22日紫牛新闻)
“听劝”设计出“会下雨的伞”(图源:紫牛新闻)
雷鹏琳来自河南洛阳,初中毕业后跟人学做馒头,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到浙江一家雨伞厂打工。10年时间,他一路从车间普通工人做到车间主管、生产厂长再到公司经理。2014年,雷鹏琳离职创业,开了家伞厂。一开始生意还不错,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他的伞厂日出伞量下降了七成。“最困难的时候差点破产倒闭。”雷鹏琳一度陷入迷茫,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接触短视频后,有人在留言区问:“能不能两个人用?”又有人问:“伞面沾水后干得快吗?”然后是:抗风吗?拉杆顺不顺?“叔,我走夜路怕被车撞,想要一把镭射反光伞。”他耐心解答网友疑问的同时,根据网友的要求,设计出了反光伞,一上架就卖了7万把。
厂长与他的雨伞(图源:紫牛新闻)
近来,“听劝”这个词比较热,说的是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门对网友的建议言听计从,网友想要什么,便安排什么。继哈尔滨之后,沈阳也火了,沈阳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据报道,有网友去地铁“沈阳站站”打卡,却发现站牌已悄悄改名为“沈阳站”,于是网友喊话:“沈阳站站”很可爱,呼吁把“沈阳站站”改回来。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就传来了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听劝”并发布“改名”的消息。
无论文旅部门还是伞厂的厂长,因“听劝”而在网上走红,这个“听劝”的实质是顺应市场需求,听取了合理化的建议。
常言道,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人不及二人智,多听他人的建议,对于打开工作思路是有益处的。“听劝”是一个听取意见的过程。网友的脑洞大开,那些奇思妙想看起来天马行空,背后却是潜在的需求,既然网友能想到那些“反光伞”“会下雨的伞”,说明内心存在这样的愿望。伞厂厂长把留言区当设计部,根据网友的留言来设计雨伞,这是生产环节与需求环节的直接联系,网友的愿望就是市场需求,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按需生产自然就有销路,伞厂一举扭转滞销的被动局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文旅部门“听劝”到伞厂“听劝”,带来的启示就是要尊重市场终端的需求,要懂得听取消费者的心声,也要能放下身段,善于听取合理化建议。无论是哪项工作,经过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择善而从,就不愁打不开工作局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