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防治校园霸凌不留死角!教育部要求学校隐蔽场所监控全覆盖
时间:2024-05-31 20:50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防治校园霸凌不留死角!教育部要求学校隐蔽场所监控全覆盖  

  近日,教育部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要求,通知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在隐蔽场所全方位设置视频监控,无疑是通过技术手段防治校园霸凌的“大招”。要遏制校园霸凌的行为,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首先就要发现并制止正在发生的霸凌行为。在学生群体中,霸凌行为往往发生得很隐蔽,因为欺凌者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理、不光彩,也害怕被发现之后要承担后果,所以往往挑选一些比较隐蔽、老师难以监管的地方。

  在这些隐秘的角落,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一方面有助于学校老师、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正在发生的校园霸凌行为,立刻采取措施制止,避免有学生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撕开阴暗的遮蔽,让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能对有霸凌倾向的学生形成震慑,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没机会下手。可以说,这一措施对于遏制殴打、敲诈、欺负等涉及身体伤害的校园暴力行为,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但是,也有网友提出,光靠监控还不足够,其他的监督和预警系统也要到位。比如,像宿舍、厕所这些校园霸凌的典型多发场所,因为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适合安装公共监控,就应该想想别的办法。此前有学校试点安装的智能语音警报装置,就很适合在这类场所使用,这类装置能够智能识别声音中的谩骂、殴打等信息,向老师发出预警,被欺凌者也可以通过喊话大声求助,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监控盲区,建议和视频监控配套,也全方位覆盖一下,真正做到让校园霸凌无处遁形。

  校园霸凌的隐蔽性,不光在于发生环境上的“避人耳目”,更在于心理上、方式上的“不为人知”。看得见的拳脚相加当然需要制止,而那些看不见的孤立、侮辱、造谣、嘲讽也不可被忽视,还有新出现的网络霸凌,充斥于校内群组、社交平台同样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可见,防治校园霸凌光靠技术监控还远远不够,人为的监督和干预更为重要。我们常说,希望被欺凌的学生不要保持沉默,不可忍气吞声,要勇敢地反抗霸凌,主动向家长和老师求助,要鼓励和支持孩子有勇气这样做,就要营造一个充满正气和安全感的环境。

  教育部此次要求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提升监控覆盖率到明确对欺凌行为的惩戒措施,从公布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到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就是要以规定为抓手,撬动当下校园霸凌防治的短板,让所有学校真正地直面和重视校园霸凌现象,摒弃轻描淡写,大事化小的态度,注意观察,学会辨别,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及时驱散校园中萦绕的霸凌阴影,真正教会孩子们如何去保护自己,如何去反抗欺凌,如何弘扬正气,如何守护公平,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防治校园霸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也绝非一日之功,但并不能因为困难多,情况复杂就退缩,而要集合学校、家庭、司法、社会等各方力量,严肃认真地想办法,踏踏实实地做事,从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渐消除校园霸凌滋生的土壤,让防治“无死角”,让孩子无忧惧,让成长之路充满爱与眼光。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