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大早,家住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的郑家海老人便背着背篓在自家的辣椒地里忙碌。别看老郑已年满七十,但干起活来依然动作麻利,不一会儿,辣椒便装了满满一背篓,“郑校长学校的伙食团等着用呢。”郑家海老人告诉记者。
郑家海口中的郑校长就是他的结对帮扶干部——前锋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长郑春明。原来,郑家海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由于一直未娶妻生子,加之患有眼疾,全年的收入来源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就是种粮食带来的微薄收益,这些收入仅能勉强解决温饱,离脱贫还差很多。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去年,郑春明成了他的结对帮扶干部,经过多方走访和调查,他终于找到了帮助郑家海脱贫的有效方法——种植蔬菜。
“选择种植蔬菜作为脱贫的产业,原因在于种菜劳动强度不太大,而且见效快,老郑也愿意。”郑春明道出其中的原委。
就这样,郑春明为老郑买来了蔬菜种子,并定期到他家讲解蔬菜种植技术,按照市场价格,把老郑家的蔬菜地作为代市镇长五小学食堂菜品的长期供应点,优先收购,仅此一项就能给郑家海带来每年约4200元的收益。
不仅如此,为帮助郑家海彻底告别贫困,当地镇村干部还多方筹集资金3万余元,为他修建了一套两居室的砖瓦房。如今,老郑的生活环境已旧貌换新颜,达到了脱贫条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只要自己坚定信心,未来的生活肯定越过越红火。
其实,郑家海脱贫的事例只是我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按照“结对结亲”帮扶、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思路,目前,我市已有8306名党员干部与8288户贫困群众建立了结亲结对关系,让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帮扶工作都精准、 地惠及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形成全市扶贫帮困全覆盖。
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把它做好了才能真正惠及民生,下一步我市还要在扶贫的“精”和“准”上狠下功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