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市认真贯彻执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建立了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统计制度,动员和组织农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在校残疾学生3957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职工133人,校舍面积2.49万平方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2%。五年来,共有89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有522名残疾大中专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获得教育资助。
劳动就业创新推进。全市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禁止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维护残疾人公平就业权利。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模式,普遍推广在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专职委员,创新实践定向招聘残疾人政府雇员从事残疾人协会工作。五年来,免费为12.2万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4.8万人。
脱贫增收扎实有效。全市贯彻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达州市10+N扶贫专项方案》,市、县两级普遍建立残疾人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98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和66479名“低保”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补贴,对190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对28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65645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立350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帮扶12.8万名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23005名残疾人家庭消除贫困。
社会保障逐步提升。全市普遍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对享受 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采取每月发放定额生活费补贴的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74901名重度残疾人按月发放护理补贴。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低保边缘户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分类施保政策,将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核定纳入低保范围。将15.5万名低收入残疾人纳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鼓励9944名非全日制就业和个体就业残疾人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残疾人居家托养护理补贴制度,为20916人(次)智力、精神残疾人每月发放50元托养护理补贴。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五年来,全市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残疾人文化体育繁荣发展。2014年8月,我市组团参加省第八届残运会,总分、奖牌分别名列全省第一。2015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6金8银14铜,4次打破世界纪录,2次打破全国纪录。2016年9月,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刘本英获得了里约残奥会1枚 、2枚银牌,2次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12月,我市组团参加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节,选送1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 奖8个。
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五年来,全市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确保“量体”有精准对象,“裁衣”有充裕储备,及时掌握残疾人动态,分析、研判残疾人共性需求,不断推动修订残疾人优惠政策,积极将各项优惠转化为残疾人的个性化服务,运用“智慧量服”手持终端APP,精准掌握21.11万残疾人1502.6万项需求,提供1028万项(次)精准服务,基本实现了“托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目标。
竭诚奉献 争先创优
五年来,市残联始终不渝树立以残疾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先进服务理念,形成了以零距离、个性化、主动服务为主要特色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培育社会助残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第三方评估督导项目绩效的路径方法,建立了一套包括服务对象直接监督、群众监督、业内监督、组织监督的监督体系,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市残联连续在2015、2016年度45个市级部门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前列。市残联两次荣获“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达州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荣誉称号,市残联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2016年,市残联在全省残联系统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2016年,市政府被省政府表扬为“残疾人体育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单位”,市残联被表扬为“残疾人体育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单位”。2016年12月,市残联被省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表扬为“组织一等奖”。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