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以前,位于边界之地的漆碑,管理混乱,贫穷不堪,与省外邻近村老死不相往来……”提及“边界党建”带来的变化,宣汉县漆碑乡杉木村的老党员李盛兵感慨万千,“地域有界,党组织无界,‘边界党建’让我们更有存在感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宣汉县立足31个乡镇和94个村与重庆、巴中和周边县(市、区)接壤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育、治安联防、文化联谊、宣传联动”的方式,结对互助、党群互动、优势互补,持续加强边界地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和多领域合作,积极拓宽党建功能,延伸服务触角,有效构建起了边界地区开放合作、同盟发展的良好格局。
结对互助,促进“区域共建”
——“组织引”的方法“由少变多”
“真没想到,一辈子没出过四川的我居然有了省外的朋友。”漆碑乡杉木村70多岁的张大爷逢人便说,“结对协议书让‘两边’的感情更近了。”
据了解,宣汉县结合地域相邻的地理优势,围绕“党建共抓”理念,不断强化机制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抱团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边界乡镇党委为主体,组织相邻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建立双方、多方“友好同盟”关系。
今年年初,该县组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等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充分结合各方需求和意见,认真研究制定全年党建工作目标、结对帮扶举措、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工作合力。
另一方面,该县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破解工作难题,化解疑难问题;组建边界党建微信群、QQ交流群,相互开放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及产业基地等,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同时,大力推行党员共育制度,积极开展“边界党员活动日”主题活动,邀请相邻乡镇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 党务工作者等互上党课,组织党员代表共同参加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学习交流、监督评议,共同推进党内生活常态化。
“看到你们的发展速度和对群众脱贫事业的上心用心,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重庆市开州区麻柳乡大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官章在“边界党员活动日”会上说道,“你有所长,我有所短,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推动双边事业发展。”
党群互动,实现“和谐共创”
——“党员带”的路径“由窄变宽”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们以如何发挥好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为突破口,常态开展双边党员与群众的互动活动,促使党员走进群众听民声、帮扶群众赢民心、带领群众奔小康。”对于边界支部联谊,漆碑乡党委书记严刚认识很深刻。
宣汉县充分把握民俗相通的文化特点,围绕“新风共树”目标,不断优化治理和服务能力,推动村风民风和谐相融。建立边界地区民情调查分析和维稳应急处突机制,组建边界区域联防队,成立“边际法庭”,加大联防、联调、联处力度,使矛盾及时化解、纠纷妥善解决。
以村级活动阵地为依托,该县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农民运动会等,邀请两地党员群众参加,不断深化情感交流,促进双边文化交融,实现“党员手拉手、群众心连心”的良好效果。
前不久,漆碑乡在川渝交界处修建的“川渝文化休闲广场”刚刚投用,就吸引了周边不少群众游玩。该乡通过完善休闲娱乐基础设施,打造“文化长廊”,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道德教育为载体,与麻柳乡共同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户”等联评联选,并为先进模范户悬挂灯笼、张榜公示,引领形成“真诚向善、与人为善”的和谐村风。
“以前遇到纠纷,久拖不决,两边不停跑,效果还不好……”提到刚建立的“边际法庭”,漆树乡大树村村民胡纯明赞不绝口,“有了‘边际法庭’,我们动嘴,干部跑腿,效果就是不一样了。”
优势互补,推动“战略共赢”
——“群众跟”的意愿“由弱变强”
“过去我们撂荒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摇钱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杉木村村民刘红春脸上笑开了花。通过党建加强与周边的联系,群众在产业发展上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为充分发挥友好相助的同盟关系,宣汉县坚持以“强强联合谋发展、一心为民激活力”为重点,不断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特点,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定期组织乡土人才召开座谈会,组建农业技术支援服务队,建立共建互助机制,协同推进边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现代农业、畜禽养殖、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同时,采用“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帮扶+农户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渠道,打造互促共赢的经济共同体,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步伐双向提速。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