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合作剑指产业链融合
主持人:最近我国乳品企业海外合作的新闻非常密集,这里面既有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的推动,也有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当然,也有企业主观的战略考虑。周老师,您能不能先帮我们介绍下目前乳企海外合作的大背景?
周放生:实际上,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中美近些年在各方面的合作都在加深,而经济的全球化更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分工的进程。在海外合作方面,很多行业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深、也走得更远。
就拿乳制品行业来说,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其实是我国食品行业里国际化最深的行业之一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乳业就开始了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比如,比较知名的利乐的生产线,就是这个时候引进的。现在如果你们去伊利这样的工厂参观,你看到的生产线设备,实际上都跟国外一样,甚至有的比国外还先进。当然,最近这几年国内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增速又非常快,这样导致国内原奶供应偏紧。这个形势倒逼中国乳企要去国外“找奶”,既去寻找“外源”,去外面寻求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也去寻找“外援”,也就是引进外国的奶源管理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伊利与DFA合作,无论最终的合作细节是怎样的,总是顺应这种潮流的结果。
主持人:您能否先帮我们介绍下DFA的现状?
宋亮:DFA,全称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它是全美最大的牛奶公司,拥有遍布全美48个州的密集销售网络。一些全球知名的食品集团,比如:以“卡夫”、“迪恩”这些美国最大的食物生产商,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快餐连锁巨头必胜客、麦当劳和星巴克这些,都完全依赖DFA提供的原材料。2010年的时候,DFA的液态奶分销总量就已经达到了2700万吨左右,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当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原奶产量的总和。换句话说,谁要是能和DFA合作,谁就相当于获得了整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奶供应。所以说,DFA是全球最 的牛奶公司之一。据我所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更是非常谨慎,苛刻的程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也正因为这样,这次合作才特别值得关注。
主持人:这样看来,DFA是目前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了。这样一家公司,选择了伊利进行战略合作,您认为是基于哪些理由?为什么他会选择伊利?
宋亮: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美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乳品消费需求趋于饱和。相比较,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形势相对良好,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居民乳品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另外,中国乳品加工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投资环境相对较好。从目前国际主要大型食品企业投资方向来看,大家普遍看好中国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
DFA,作为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拥有丰富的奶业资源,可以为中国巨大并且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服务。但是,以DFA珍惜羽毛的程度,即使看好中国这块市场,肯定也要选择一家在行业地位、在品牌能量、在奶源控制力甚至是在产品品质方面都能与他相匹配的企业。伊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也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乳品品牌,其在液奶、奶粉的生产工艺和产能均属国内一流,并且拥有覆盖全国的、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在集约化养殖和带动奶农共同发展上有很多共同基因,在行业地位等方面也基本相当。选择伊利,无疑是DFA取道中国最好的选择。
我们知道,目前国际乳业是一个跨国、跨地区的精细分工产业,而此次与伊利的战略合作,无论最终是落实在上游的原料生产、还是聚焦在下游的加工销售上面,都将让中美两国的乳业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两国的企业更加默契的进行分工合作,当然,也容易形成更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对于中国乳企全球化的探索都是很有益的经验。
原料采购、技术交易、人才引进、推出新品牌——中美合作四大畅想
主持人:目前,媒体能得到的消息仅限于伊利与DFA达成了合作,但是并没有媒体能够深入了解这次合作的内容,您能不能为我们大胆畅想一下,这两家公司的合作,有可能集中在哪些方面?
宋亮:刚才我已经说了,伊利和DFA的这次战略合作,一定是基于双方未来战略利益的。那么我们对于双方的资源和发展阶段稍作分析就可以大致推测他们的合作内容。
比如:DFA是美国乳业最大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之一,而我们国内现在的原奶供不应求,因此,双方在原材料供应上形成互补合作的可能性很大。我们知道,DFA在奶酪、乳清粉、大包装奶粉等产品在国际上拥有巨大优势。目前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乳清粉都是来自进口,如果能够通过DFA得到一条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对于伊利大有好处,而对于DFA来说,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伊利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大宗采购,无疑会给他们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另一个设想基于品牌端。消费者近些年对于国内奶粉信心不振,本土乳企纷纷放眼国际。DFA在世界中的影响力恰好是一面最好的金字招牌。所以,我推测,DFA与伊利不排除进行品牌端的业务合作的可能。伊利与DFA合作后,既可以考虑投资DFA比较成熟的产品品牌,将美国优质的乳产品带进国内,同时也可以利用DFA销售平台,将伊利的品牌推广到其他各国。
与此同时,很重要的一点,也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一点,是两者在技术和奶源服务层面进行一定的合作。要知道,DFA拥有世界上最 的奶源管控经验和 科技含量的加工技术,在国内乳产品细分推动下,近年伊利在酸奶、乳饮料等方面加工技术迅速提升,乳品细分品类齐全,伊利没有理由放弃这样技术提升的大好机会。
周放生:如果从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我倒是觉得:中国乳品行业现在最缺的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基础人才。有再好的资源,缺乏盘活的人才也难以为继。人才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乳业与国际上的差距还很大,如果伊利能够借助这次机会,通过DFA从美国引进更多的专业奶源以及品控管理的经验和人才,才算是取到了“真经”。
差异化生存:“优势更优”、“专攻上游”
主持人:最近我国乳品企业走出国门的步子迈得很大,路径也各有不同。我们知道,前不久,包括蒙牛在内的很多乳品企业,纷纷传出海外并购或者合作的消息,您认为伊利这次与DFA的合作与其他企业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周放生:我认为,区别主要是合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同。
无论是在新西兰的投资、还是与美国DFA的合作,伊利走的是一条从全球引入资源的战略:重点在对产业链上游进行改善和提升,相信这种提升,将有助于伊利从源头上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乳业目前在源头上存在的一些系统性风险;国内其他的乳品企业的动作也很大,与伊利相区别的是,其他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入股、收购等资本层面的运作实现产业链中下游的快速优化,这样既能迅速增加销售规模,也能用国外品牌为产品背书。
但总体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前者是“优势更优”的思路,不断加强自己的奶源优势,注重从根本上进行品质的提升;后者是“补足短板”的思路,短时间内迅速将自己壮大成一个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的企业。
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倒觉得,伊利在今后中下游产品当中也应该与国外好的品牌合作,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现在的形势,加快并购的步伐和速度;其他企业也要向伊利学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进一步改善自己。
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奠定基础
主持人:您能不能通过这次合作,展望一些未来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宋亮:随着伊利等乳企海外合作模式的成功,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乳品企业“走出去”,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将进一步推动中外乳品市场的融合,拉近中国乳业与国际乳业的距离。
周放生:我认为目前的海外寻奶也好、资本运作也好、技术合作也好,都是手段和过程,中国乳业国际化的终点,一定是融入到世界乳品生产的大链条中去,那个时候,不会再是“外国有资源,中国有市场”或“中国乳企走出去”,而是整体的一体化,消费者最后购买奶粉、奶制品,不会再以“国内品牌”“国外品牌”为标准,因为都是一样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伊利和DFA的合作,应该说是往这条路上走的重要的一步。
标签:乳品中国乳业宋亮周放生
(责任编辑:王思翔)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