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四以来,白话文进入了现代人的语言领域,成为了大家交流和学习的重要语言;然而很难想象的是,还有人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创作古体诗歌,撰写对联。
一开始是尝试着用古体诗写一些笔记和心得,慢慢地,古体诗就成了他诉诸文字的常用方式
20多年的时间里 他创作了古体诗近3000首
徐海道,广元苍溪人,酷爱文学艺术,书画、诗联、摄影、收藏均有涉猎,相互渗透,其作品发表于海内外。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获中国联坛2009年十大新闻人物。他对古体诗较有造诣,诗联贴近生活,平易近人。
在徐老的书橱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大摞泛黄的稿签纸,均是用线缝合订制成的小本本,上面记载了徐老20多年间写成的古体诗和对联,有记载年月的最早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
徐老告诉记者,40多年时间里,自己的藏书类别里有很大一部分线装书,内容涉及书法、古体诗、楹联和对联。由于从小受家人的影响,自己对古体诗的接触比较多,一来二往,觉得自己与古体诗的气质很相近。一开始是尝试着用古体诗写一些笔记和心得,慢慢地,古体诗就成了他诉诸文字的常用方式。随后,他给记者拿出了他用古体诗写的读书笔记、藏书笔记、古体诗,总量近3000首,楹联和对联近万幅。给记者留下印象深刻的一首是他于1978年创作的古体诗:何愁票子无,莫怨少柴厨,留得青山在,家藏万卷书。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徐老对书籍的热爱。
有古体书籍为伴 创作有了灵感
徐老一生喜欢收藏古体书籍,常常是一边工作,一边“充电”。学着古人的模样读书,用古人的语言写文章,吟诗作对,用他的话讲,“我养成了对古体诗着迷的怪癖。”
徐老说,自己利用所收藏的古体书籍,以自学的方式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先后创作诗歌3000首,楹联和对联近万幅。这些作品中,有入选《苍溪诗词选》、《中国对联集成·苍溪卷》、《汉昌诗联》。著有《简繁字对照标准草书字典》、《通用汉字标准草书字典》等数十余种。其中最让他感到具有成就感的就是编著了《通用汉字标准草书字典》,共计7831个字,出版后就销售一空。
“有很多人问我,白话文都已经普及几十年了,干嘛还用古体文写诗作文,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热爱它。”徐老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在20多年的时间里坚持用古体语言进行诗歌创作和楹联撰写,但是现实生活中,自己是个很赶时髦的人。虽已年近7旬,但是对一些新生代的电子产品还能熟练操作,可以娴熟的使用电脑,把古体诗歌、楹联整理成电子文档。
徐老告诉记者,自己今后的打算仍然是“读书不止,写古体诗不止,给后人留下点想头。”广元晚报记者
杨春 文/图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