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共场所出现重大意外 我们怎么办?
时间:2017-06-01 10:26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青青
从去年11月份的江西丰城电厂坍塌事故到今年3月份上海市虹口足球场主体建筑发生大火、4月份湖南省王仙岭景区发生翻车事故,以及5月份在英国曼切斯特演唱会上发生的爆炸案,可以看出这半年来公共场所“不甚太平”,公共场所安全形式依旧严峻。公共场所,包括景区、宾馆饭店、影剧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工具、大型集会、演出活动等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且不论爆炸等恶劣事件的破坏力,公共场所更容易因小的失误、意外(如停电、失火、斗殴等)而引起大型的群死群伤事故,其中拥挤、踩踏事故占相当比例。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尽量降低伤害程度?
保持镇静留心观察尽快有序撤离现场
当公共场所发生意外需要尽快撤离现场时,当事人应保持镇静,辨明所处位置,善选通道,避免使用电梯,切莫逆着人流前进,避免被推倒在地,发生踩踏。撤离时要紧抓固物,巧避藏身,溜边前行,拥挤时,尽量抓住牢靠的东西如楼梯扶手等进行暂时逃避,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群众撤离时还要留心,在情况不明时,不扎堆、不围观,留心观察场馆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场内观众应按照场内疏散指示和标志从看台到疏散口再撤离场馆;场馆内部的工作人员、运动员或演职人员,应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群众应抓紧时间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再寻找同伴。
积极进行自救互救配合警方协助调查
到达安全地带后,应先检查自己和同伴是否受伤,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利用专业知识以及简便的工具进行止血、固定、烧伤急救、休克急救、呼吸受阻急救、腹部受伤急救、心肺复苏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救治、搬运伤员,并向警察描述看到的情况,为警方追根溯源提供客观、详尽的线索。
借力专业风险评估机构树立起多重安全屏障
在公共场所举办一定规模的群体性活动,北京、广东、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市都出台了相关《大型群众性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承办方作为主要安全负责人,应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将作为活动举办的核准材料之一。同时,承办方还应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如加强疏散演练、做好应急预案、强化安保人员的培训教育等,以便应对突发情况、提升快速处置能力。
除了活动性质、自然条件、场地环境等因素,公共场所的安全系数与公众的安全意识、风险识别能力等因素也息息相关。群众在公开场合进行活动,不仅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还要懂得标识公共场所“安全保护伞”如报警开关、灭火器、安全出口、消防设备,并留心观察疏散通道、紧急出口、楼梯方位等重要定点,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尽快撤离现场。
提高风险保障意识及时补偿人身财产损失
事前的防范工作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发生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但风险的发生却不是可以百分百规避的。一旦发生事故,主承办方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面临巨额的赔偿。《广东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粤府令第210号)》、《(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与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也提出建议,承办方可以通过投保公众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进行经济风险转移。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均有此类产品,而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服务平台(PSS平台)已联手互联网保险平台(百联保)定制开发了大型活动公众责任保险产品,首次实现该类保险全流程线上投保,可以更高效地补偿群众损失,助力其尽快恢复生产工作与日常生活。
尽管各级职能部门积极进行消防安全排查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但是意外发生总是防不胜防,提高安全警惕性,培养风险识别能力并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才能在意外突发时,沉着应对并设法将伤害降到 。
(备注: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