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亲人——宝哥哥。两年时间,跨越6省14市,他追寻着实践的脚步;两年的志愿服务他将奉献这个词展现的淋漓尽致;三次挺身而出救人于疾痛之中,他体会着救死扶伤的快乐。
青春的梦想究竟怎样才能得以实现?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看着这份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青春履历,似乎更能明白,有些梦想,行走在路上,扎根于土壤中,始于平凡,却可以创造奇迹。
他来自一个小山村,5岁的时候就开始干农活,父母忙于农活的时候他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但也正是这样,他变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独立、更加坚强。走出农村,高中期间这样的精神获得了发挥的土壤,勇于尝试、勇于创新,高一的他就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
2011年,他顺利考入武汉大学,大学的生活向他展开了双臂,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梦想开始发生。
志愿服务梦——回报与感恩
两年的红十字救护队生涯,他组织过三场急救知识培训讲座,组织过两次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参加过三次现场急救,2012年三月,樱花武术大会上一散打选手被击中后脑勺后昏过去,是他带着同学们抬着担架,步行几千米将其紧急送往校医院并紧急转院到中南医院才将伤员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还记得那天中午的图书馆,一同学自习时突然癫痫发作,面目狰狞,在其他同学不敢上前救护的情况下,他冲上去将其抱住,避免了患者头部等撞墙受伤,直到患者恢复正常后他才悄悄离去。每当别人感谢他时,他总是微笑着说:“这是他应该做的,没什么。”
社会实践梦——奔波在路上的行动家
连续两年的暑他和十堰山区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为他们带去书籍、玩具,和其他队员一起教孩子们唱歌、说日语、打球,告诉他们遇到危险时急救的方法,为他们进行爱心体检。孩子们说:和宝哥哥在一起,他们很快乐!
第一年他走进大山的时候,看到远离父母的可爱的孩子,他想落泪,于是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其他队员们一起
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他不断地思考,怎样才能改变中国成百上千万留守儿童的现状,他不断地问自己,这种现状是简简单单的几支支教队可以改变的吗?在第二年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只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才能更大程度的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于是他和24名队员一起,以“重新定义高校支教”为主题,再次走进了那个熟悉的大山深处,以全新的支教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包括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网、央视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网、网易、搜狐、新浪、中国日报网、中国广播网、凤凰网、荆楚网、秦楚网、十堰日报等50多家媒体的上百次报道,以他独特的视角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
他曾两次带队回访高中母校宣传武汉大学,他曾和队员们一起为全国水质污染情况做过分析对比,他也曾调研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发展的奥秘,积极为蓝色经济的发展献言献策,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有人常常会质疑,已经拿到省级 团队和先进个人的他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实践,他说:他的心和脚,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科研创新梦——改变大世界
短短的两年里,他的科研热情被激发出来,申请并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另外三项正在申请的等待批复之中,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申请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型科研项目,以“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为题成功立项 科研项目;他带着他的团队和青春的热情,立足专业,埋头苦学,让知识不仅仅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立体的、可以创造现实价值、为大众服务的项目。他很少拿这些项目说明什么,更多时候他是实验室里一个默默工作的背影,但是谁又能否认,也许正是这些项目中的某一个,改变了未来的世界?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用更大的情怀去拥抱世界、拥抱梦想。他正是这些大学生中的一员:带领团队,做一流的学生服务工作;坚持行走,把梦想落在实处;无私真诚,把青春奉献给大众!
青春的梦想要怎样实现?他给了我们很好的范本——服务、创新、扎实。这是最“接地气”的青春梦!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