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总是很唠叨,没对象的时候催着谈对象,有了对象催结婚,结婚之后催生娃,生了娃之后还要唠叨娃上学……”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春节将至,归家的子女们是否做好了回家听唠叨的准备?又该如何处理父母的唠叨呢?在恭和苑主办的第十届老生常谈论坛上,老人、子女及业内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唠叨,爱,还是负担?
“每年冬天我妈都会因为不穿秋裤的事儿唠叨我,见一次就唠叨一次……” 32岁的小李深有体会。
“我独立创业,可父母总是不理解,每次回家都要很担心的问这问那,但这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所以打算找个时间给父母详细解释一下自己的事业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让他们彻底放心。”快40岁的叶先生依旧有此感触。
“我们总觉得孩子没长大,凡事都要管一管。比如孩子回家的时候总玩手机,我看着就总想让他放下,每次都要说一说。”81岁的恭和苑住户凌叔叔吐露唠叨心声。
“平时女儿回来总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唠叨,比如女儿又新买衣服了,又新买包了等类似的很多事情……”前央视夕阳红主持人张悦女士也难以超脱。
唠叨,很多时候,是子女和父母日常冲突的导火索。
听唠叨,多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大华认为,父母的唠叨可以从心理学四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是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通常发生在一些神经功能系统衰退的老年人身上,很多事情记不住了,所以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其实这已经是一种疾病了,不受老人意识控制。第二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一种融合式的中国传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渗透,以此来维系亲子间的紧密联系。第三个方面是家族式代际关系的表现,传统“孝道”价值观之下,父母不自觉地影响子女,以此来施加对子女的控制。第四个方面是父母需要子女去关注的一种需求表达,希望子女更多的关心自己。
在老生常谈论坛上,通过父母及子女间的深入沟通,更多的子女表示理解父母的唠叨。 “恭和苑希望促进老人、子女和员工的家庭幸福,故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增进两辈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子女多听听父母的唠叨,不仅延续了父母们的尊严,更能让老人的晚年幸福感更强一些。”这次论坛的主办方——乐成养老恭和苑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在北京双井恭和苑,每周日都是子女与父母的“家庭日”,恭和苑鼓励子女们举家来到这里,陪陪父母,吃吃饭,听听唠叨,与恭和苑一起,为住户晚年的幸福共同努力。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