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里奇的社会身份除了艺术家之外,还是一名剧作家,哲学家等,他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如此多的成就,这与中国的推崇的“专家”“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有悖,中国尽管有如季羡林作为文学家、语言学家、佛学家,但这样集大成的学者鲜,而且肯特里奇60岁的年龄就有这样的社会影响力这的确能成为很多艺术界青年所标榜的大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肯特里奇的展览人满为患,不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从业者前来“朝圣”。但是,一顿艺术饕餮后,是否会“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念的“经”就是他的创作方法论,他所推崇的“工作室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是否适合中国的粉丝追随?因此,威廉.肯特里奇在中国的展览,备受中国艺术界人士的推崇,在巨大的展厅中间穿梭,阅读数量庞大的作品和资料的同时。最应当做的是“化”,肯特里奇的创作方法论,作品内容的指涉,都带有其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国内艺术家在收到其影响的同时也要同时避开其作品所设下的“陷阱”,所以“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及内容的变化,而是创作背景的预设,以及思路实施都在肯特里奇思想之外有所延伸或演变,毕竟艺术创作并不是 的“工作室”化。
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艺术家来到中国举办展览,能和他们亲密接触需要的不是学其技术,而是感受其作品带来的能量场域。肯特里奇能够来中国,并为本次展览做了特意牵涉中国文学和历史方面因素的创作,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地位的提升,并吸引了他。毕竟国际化不是自己走出去,而是别人走进来。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