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笔者在故弄玄虚,是发表在《中国艺术报》的一篇文章《“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美学启示》里讨论的观点;而作者罗中起所引用的,又是已故画家吴冠中曾经引起一番争议的话。
记得我是在前两年注意到吴冠中这句话所引起的争议的,当时批驳的声音认为,绘画与文学各有各的属性,没有可比性;支持者则以为吴冠中“并无半点贬低绘画和齐 白石之意,而是强调一个画家首先必须有境界、有思想、有襟怀,一个画家也应该是思想家,应该有自己的哲学。”我还在张翼的《绘画大师吴冠中:我的终身情人 是文学》一文里,读到吴冠中先生接受采访时的另一种表达:“中国可以没有齐白石,但不能没有鲁迅!”在另一次采访中,吴冠中这样告诉记者:“我讲的是社会 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而作者罗中起通过《“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美学启示》这篇文章,通过借助吴冠中 秉持的“ 的东西都是高处相逢”的观念,和“文学大有好坏,绘画也大有好坏,在文学上达到高度的文学、在绘画上达到高度的绘画,这两种东西来比的话,文学的深度更容易动人”的透彻之论,厘清了“语在比人,意在比艺”的初衷和本意。
接下来,也是最为我看重的,就是作者抓住吴冠中话语中所碰 触到被西方传统观念表述为“诗与画”的关系这一恒久话题,并针对我国绘画界在理论和常识层面薄弱浑沌的现实,通过梳理自文艺复兴以来历史上那些大家或大师 的思考与探索,揭示了这两种艺术形式乃至其他一切艺术形式,在美学层面无不殊途同归的艺术之真谛。
我觉得作者这个问题抓得很有意义,尤其是许多大师关于“诗与画”的认知层面的思辨演进,是每一个从事文学或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追求的人都应知道、思考和体悟的,所以就想罗列出来,和大家分享。
比如,主张“画胜诗”的达·芬奇如是说:“绘画与诗的关系正和物体与物体的影子的关系一样,差别甚至还要大些,因为影子能够通过肉眼为人所见,而想象的形象却不能用肉眼见到,只在黑暗的心目中产生。在黑暗的心目中想象一盏灯火,与用眼睛在黑暗之外的的确确看到灯火,两者相差多么悬殊!”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