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线7月26日讯 每年中秋的前一天,小瀛洲的三座石塔的十五个塔孔都会蒙上桃花纸。
文|马宁(实习)·图|步恩撒
1/
桃花纸的名字听起来很风月。质地细腻,极洁白,纸薄而韧性强,白色的纸上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就成了桃花纸。
浙江有两处地方的桃花纸名头响亮。一是开化,二在临安。开化的桃花纸除了花皮、野皮、黄桉皮和葛藤,还要用乌桃藤和梧桐皮液汁做配料,临安的桃花纸以青檀皮、桑树皮等韧皮类为主要原料,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漂白后筛除杂质,锄皮、打浆,借以搅拌分离纤维,再加水稀释,放入一定比例黏剂成浆料后才能进行制作。
陈旭东的小作坊就在临安於潜千洪乡。他给自己的工厂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浮玉堂,即为天目山之意,天目山脚下有条不知名小河流过,正好穿过千洪乡,得以滋养百姓的同时,也发展了千洪乡的桃花纸事业,据说早在清末,千洪乡便有捞“裱纸”的记载。
眼前的陈旭东一脸疲惫,没说几句便打断道,“不好意思,实在太累了,让我先眯个十五分钟好吗?”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和韩国商人的持久战,“总算差不多搞定了”,疲惫的语气中带着点如释重负的快意。
陈旭东的浮玉堂所生产的桃花纸,90%销往韩国、日本,作为韩国、日本的学生的练习书法用纸,“他们对于写字画画的追求比较高。而我们这里,这方面的需求就低很多。”
说着说着,他有点感慨于桃花纸本是中国的传统组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的大部分产量却为外国人所用。事实上对于这样的销售比例,陈旭东并不开心。
桃花纸在千洪乡的发展一直不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颇具规模,河水两畔,家家户户均以制造桃花纸为生。只是桃花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一度中断。直到1969年,千洪桃花纸在千洪乡民间造纸艺人的努力下,重新挖掘传统技艺,方才得以恢复桃花纸制作技艺。
当时正值陈旭东父亲造纸的时光,老人家是千洪乡平渡村
杭州有把 的扇子,王星记黑纸扇。后者在水中浸泡几个昼夜仍不壳不酥,雨淋不透、日晒不翘。它的扇面用的就是临安於潜的桃花纸。
每年中秋的前一天,小瀛洲的三座石塔的十五个塔孔都会蒙上桃花纸。晚上掌灯后,灯光就会透过桃花纸映在湖面上,幽深似一轮小圆月,形成传说中的32个月亮。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