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重要的艺术现象一样,中国电影在2012年的发展,是全球性时代及其社会结构、社会空间的产物。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中国电影的成就、丰富性与矛盾,蕴含在其时代及社会空间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的交织关系中。
3D电影与市场的发展
2012年11月中下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首周四天的票房收入达1.01亿,3D版本《2012》首周六天收获9010万。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第47周票房总数为2.9亿,其中进口片市场份额高达91%。好莱坞对国产片票房形成了巨大挑战。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但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的博弈形势不容乐观。
2012年2月,中美达成一项扩大中国3D等特种电影进口好莱坞的协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趋向。电影产业、市场及技术发展势头异常迅猛。2012年度影市中3D影片达38部,其中进口影片30部,票房处于优势,而余下的8部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22%,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国产电影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市场意识,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12年银幕数增速加快,全国银幕数已达1.2万余块,其中3D银幕占数字银幕的70%。每月进入影市的影片数量平均有30部左右,其中,暑期上映的国产片《画皮2》,夺下7.29亿票房佳绩。贺岁档期之始上映的《寒战》累计票房达2.3亿,《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片也给人很多期待。截至2012年11月,有17部国产电影(含合拍)票房过亿,赵林山、李玉、王全安等一批中青年导演进入“亿元俱乐部”。
多维的文化格局
中国电影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多维的文化格局,令人瞩目。
2012年,李玉导演的《二次曝光》以5000万的投资,取得了过亿票房,超过了其上一部广受好评的文艺片《观音山》8000万的票房,影片上映后,社会热议经久不息。可见,李玉认真考虑大众审美需求和市场运作,形成了用商业化的方式营销或创作文艺片的现代电影观念。商业与艺术的矛盾一直存在,但她努力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既不为商业化制作放弃个性,也不因单纯的文艺追求“让观众丢掉一个感受新电影的机会”。从激进到宽容的创作视角,与成熟的电影观念相关联,代表着导演们面对商业环境和个性表达之间可能的矛盾关系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王全安的影片《白鹿原》2012年下半年上映后引起较大关注和争议。就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的表达而言,影片所运用的空间、光线、运动、造型和剪辑等电影语法虽较常规化,但有电影的美感,其较浓厚的陕味传达出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身份感。影片在影像叙事上有强烈的戏剧表现力,风格较为鲜明。该片获得2012年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艺术贡献奖(摄影),并在2012年10月获得第8届中美电影节 影片、 导演、 女演员三个奖项。王全安的影像塑造能力突出,同时,他偏好运用方言,《白鹿原》中陕西方言的运用,使影片既和历史、和西部乡土风情相关联,具有风格化和民族化的意蕴,又反映了对弱小族群的深切观照。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