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张明军:从“感知”到“认知”AR想象空间极大
时间:2016-04-26 19:23   来源: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毛青青

  最近关于AR/VR的交流会、创投会很多,AR in China CEO张明军快忙不过来了,这在2010年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张明军刚开始接触AR——PC、显示器,再加摄像头进行交互——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2012年。2011年以后,智能手机爆发,开始有了许多移动端AR应用的出现,再到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在眼镜上实现AR功能成为业内的畅想。

  近年来,AR的发展速度加快,虽然消费市场不如VR火爆、技术还有壁垒以及产业有待打通,但专注AR已6年的张明军坚信,“VR或许是下个时代的PC,AR就是下个时代的mobile。”

  为此,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张明军,常年浸淫于AR界的他,带来了行业内新鲜的发展风向。他认为,当AR实现与现实高效链接、交互后,再加上人工智能(AI),AR能做的事“想象空间极大”。

  AR和大数据高度关联

  NBD:在投行的研究报告中,AR的市场估值明显大于VR,您怎么看?

  张明军:从技术层面讲,AR和VR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属于计算机图形图像研究范畴。AR的应用,现阶段公众看到的相对简单,随着软件层面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把AR从现阶段的“感知”带入下一个阶段的“认知”。因此,AR能做的事情想象空间极大。

  AR的本质在于适应现实、保留现实。正因为适应现实,AR真正可以面向千变万化的真实世界,与各行业嘲紧密联系;正因为保留现实,才能够做到选择性信息化增强,降低技术应用的时间成本和制作成本。实现高效的认知和交互,这是AR估值高于VR的原因。

  NBD:与VR相比,布局AR的企业更多是有数据、计算能力的公司,这种类型公司是否更容易获得先发优势?

  张明军:目前主流核心技术,比如交互、光学、OS、SDK等方向,并非掌握在大数据背景的公司和团队手中。因为,目前综合的AR产品,更多是IT和互联网巨头才敢试错,这些巨头本身的发展脉络要求其必然是大数据公司。

  AR和大数据的关系,简言之,一是入口,二是出口。未来AR既是大数据的取得方式,也是大数据体现和实现价值的重要平台。AR和大数据一定是高度关联的,这对所有公司都很重要。

  移动端依然是过渡阶段

  NBD:AR会有怎样的崛起路径?相对C端市场,是否更容易从B端市场找到爆发点?

  张明军:是的。目前,C端也不是没有应用嘲,只不过我认为,C端的模式对于AR技术本身的依赖并不是最最核心的。B端市场和垂直领域的资源、技术、渠道等积累应是下一轮AR公司洗牌最大的“护身符”。

  AR in China也一直在观察、评估和思考,2B模式的AR公司在未来短期业务中需要积累什么?我认为有几条“护城河”:一是增强客户粘性的法宝,例如品牌形象以及在对传统业务流程的提升、替代过程中,沉淀大数据等不易取得的资源;二是形成产品标准或开发生态,例如通过切入更多应用嘲,形成标准化产品或开发工具;三是技术壁垒,例如率先通过业务锤炼出成熟、主流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完善的IP战略巩固技术。

  NBD:AR的发展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演变,移动端是否是未来的理想呈现方式?

  张明军:移动端的业务量远远大于PC端的AR时代,移动端依然是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给不少创业企业带来思路和项目。目前,智能眼镜是AR最理想的呈现方式。

  从AR in China所接触的AR软件厂商来看,其规划蓝图都在考虑和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也是我提到的“感知”到“认知”的过程,就像婴儿的成长过程,长大了可以干很多事情,从事更多行业。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