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电话诈骗是损害公信力的“恶瘤”
时间:2015-12-15 21:42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电话诈骗是损害公信力的“恶瘤”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电话骗取人们的信任,继而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骗取人们的钱财。
 
  电信诈骗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大部分人都曾收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有的是假借社保、邮政、公检法、银行、医院、计生、老师等名义,有的是假借“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等热门电视节目,总之是先向你传递一个欺骗性谎言,继而诱导你交钱。而且,这种诈骗已到了疯狂的地步,成了一个不得不铲除的社会“恶瘤”。
 
  电话诈骗虽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有多年,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呢?这些人究竟错在何方呢?与传统诈骗方式和手段不同,它具有非接触性、虚拟性的特点,犯罪嫌疑人可以跨市、跨省、跨境作案,且实施犯罪后,会立即销毁银行卡、手机卡等作案工具,这无疑加大了侦查机关打击、取证的难度,受害人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除了经济上的危害,上述犯罪也严重伤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损害了公权力机关的公信力。因为,越来越多诈骗分子通过高科技手段,仿造、伪造亲朋好友的语言、图像等实施犯罪,甚至假冒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名义进行诈骗。
 
  慌不择路,落入被骗的“圈套”是主因。有些人接到一些类似的诈骗电话或者短信后就慌不择路,尤其是一些老人、妇女往往接到这类的短信、电话后因为着急,一时失去了理智,只想如何尽快地解决眼前的问题,把自己的钱尽快地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被犯罪嫌疑人牵着鼻子走,结果上当受骗。有的用户在接到陌生人自称自己的同学、朋友的短信或电话后,往往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细问,怕细问了以后影响同学、朋友的感情。而那些诈骗犯罪嫌疑人正是抓住这些人的这一弱点,骗取他们的信任,从而顺利实现他们诈骗的目的。一些通信企业、金融部门等在办理各种业务后对客户的信息疏于严格的监管,导致一些用户的信息外泄,也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而使诈骗犯罪嫌疑人能准确地掌握到用户及其家人的一些可靠信息,使他们诈骗屡屡得手。
 
  面对电话诈骗这样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犯罪行为,我们要及时制定出台一些“杀手锏”,给他们以最严厉打击,以确保社会的安宁。尽快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信息安全的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明确社会各方面保障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科学全面的监管方式与程序,做到预防、控制和打击相结合,使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相互协调。唯有把电信诈骗的土壤彻底铲除,才能把“打不倒的骗子”彻底打倒。否则,下一个受骗者可能就是你或我。(文/文山石)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